最近几天的主题都特别喜欢。
近来室友向我安利她喜欢的朱一龙,爱称"朱朱",长得帅,演技又好。每日深夜吸颜不能自拔,屏幕保护换上了,表情包各种发图。我也乐得看她开开心心的样子,偶尔也给我甩几个表情包,看着好玩的也叫着我一起看。虽说朱一龙最近真的超级火,还有甚者在朋友圈说"朱一龙是我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但其实我不怎么能够理解她们的这一份感情。
从这个事情来说,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成一种建立在有相同经验下的同感?
我理解你,我知道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为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对你在这个过程的情绪有一种貌似感同身受的了解。这一份了解便是所谓的理解。
有的时候,许久未见的朋友之间互相吐槽各自的生活,一方讲到一件事时,另一方马上激动的说"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我那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我理解你的感受。"听者也许在心里想着,"我那种难过,那种纠结,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被你理解呢?"
周国平曾经在他的书里写到,渴望真正被人理解本质上是一种奢望,正是由于人常常怀着这种奢望去和人交往,所以才会有失望与不满,才会有痛苦。
所以,即使两个人曾经经历过相似的一件事,但是由于两个人本身性格心思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种经历的感受会有明显不同,这个时候的理解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感同身受了。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们不去奢求对方能够理解自己,也不去强求自己能够理解他人。只有尊重这种不同与差异,本着也许你不理解,但你愿意接纳的态度去与人相处,是不是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呢?
朋友间是如此,引申到恋人相处中亦是。不盲目的去告诉对方我知道你的感受,我理解你的所有。而是用态度去告诉对方,尽管我可能不能理解你的很多感受,但我愿意慢慢的去体会,认真的听你表述。大部分时候,这种程度就够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