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医不行,那便是中医不行。
近久以来,我对中医的现代发展做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尽管已经倡导发展中国文化,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在负重前行,但是,中医还是一道阻碍前行的天堑。因而,有人知难而退。中医不好学那就学西医,中医赚钱少那就用西医,学习中医的人少那就将中医由必修改为选修,为什么?为什么经过无数代人努力成就的中医落得如今这个地步?为什么?
是因为中医治不了病?是因为中医是伪科学?是因为中医赚不到钱?
不,是因为现在的人学不懂中医了。
中医式微,但也仅仅是在现代式微。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的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药酒及汤液。殷商的甲骨文当中就记载了医疗卫生及十多种疾病,到了周朝就开始使用望闻问切以及药物、针灸、手术。
《诗经》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部诗歌集著,但其实《诗经》与中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百零五篇的文章,有一百四十四篇都涉及植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众人皆知的诗句当中,就出现了一味中药名称——“蒹葭”。蒹葭即芦苇,而芦苇最早的中药使用则是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当中,“苇茎汤”取用芦苇的苇茎部分,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除此以外,像车前子、艾草、茯苓、木瓜等等中药材料,都出现在《诗经》当中。
公元前221-公元220的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确定了中药学的初步确立,同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皇帝内经》,这两部著作,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中的两部。另外两部,一则为《皇帝八十一难经》,二则为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是我国中医学说的集大成著作,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研究的麻沸散为中医的外科手术奠定了极为深厚的基础。直至明代将中医详细的划分为太医院十三科,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科当中的祝由科,也称为:祝由、祝由术、咒禁科、中医十三科等。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在祝由当中的禁法、咒法等,在现代多数人看来是一种封建迷信,但作为一项经过时代检验的治疗方式,真的没有可行性吗?是它是伪科学还是现代人不会使用?在我看来,不会使用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吧。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另外一项重要的事件当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一本历时27年的著作为药物的辨别与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出版了两部著名的著作,《中药志》和《中药大辞典》。
另外,有关于中医辨证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当中就有着明确的说明了。
其它的便不多说了。有兴趣可以去了解我国中医方面的著作。
由中医的发展史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中医并不是不行,而是使用中医的人学艺不精,所以你嫌弃它,鄙弃它。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传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青蒿素不正是一个很出名的例子吗?
屠呦呦收集整理中医方面的书籍,走访老中医,汇集了640多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为后来的中草药提取分离技术提供了方向。
你敢说中医没用?
以前有个女教师,颈椎全脱位了,需要用支架支着,去医院各种拍片子,各种研究,就是没人会治,也不敢治,后来都到了医院都不敢收的地步。结果呢?北京的中医骨科专家刘宝琦手摁在她脖子后边,咔一抖,好了!几十年的尺桡骨分裂症,手都变形了,一咔一拧,好了!
中医不行?西医可以?
我们中医还是可以的,只是你还没有遇到那些讲究传承的人。
以前的医学改革,很多中医,虽然医术高超,但是没有医师资格,所以传承断了,战火连天,传承没了。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想发展,国人鄙弃它,糟践它,不断的排挤它,一点容身之处都没有了。
给它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时间,让它重新站在世界,别等又一个‘端午’成为别人的文化。
等我老了,我想去乡村游玩,生病了去找中医,而不是只能见到西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