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的“门派”,粗略的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技术分析,一派是价值投资。而且做技术分析的人总是比做价值投资的人多,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如果做价值投资的人逐渐变多的话,那会不会大多数人都会挣上钱呢,从而使得故事的收益趋于平均化吗?我的答案是会有一点这种趋势,但不会绝对的理想的平均。因为做价值投资的人永远是少数,因为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懒惰与短视
对于炒股新手来说,一开始炒股最喜欢的就是技术分析,这是因为人性都是懒惰的并且是短视的,也就是说,我们本性里是喜欢赚快钱或者换个词叫贪婪。
对于价值投资而言,一上来就要先掌握一大堆知识,就算是券商软件里明明白白列出来的F10指标理解起来也得要费点脑子,更不用说后面读财报去判断这份指标的含金量以及从财报里挖掘出有用的消息了。
然而技术分析则不同。技术分析上手很快,甚至不需要上手,打开手机软件一看不用人教就知道哪只股票涨哪只股票跌。随便选一只股票短时间之内都是上涨理论上都是50%的成功率,如果走了狗屎运,刚好赶上那几天行情好或者买的那只股票处于主力拉升的状态,那成功率甚至会超过50%,这就给了新手们的正向奖励,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块炒股的料,与股市相见恨晚。
在股市里最怕的就是做错了事情市场还要给你奖励,这就会让投资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来越远,直到那一天突然破产或许会醒悟,更有甚者不仅搭进半辈子的时间研究技术线,还给股市交了一生的学费,为什么这些人研究了这么久的技术线却还是赚不到钱?折旧牵涉到一个努力(或付出)与胜率(或胜率)的问题。
无效付出
格雷厄姆说:投资领域具有一种并不广为人知的特性。普通投资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备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种可靠(虽然并不壮观)的成果;但是,要想在此基础上做出任何提高,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凡的智慧。如果你只想为你的投资计划额外付出一点点知识和智慧,就期望取得远超一般水准的投资成果,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更糟糕的境地。这句话说明了对于一件事可能是付出越多收获的越多,然而并不是付出的越多性价比越高,特别是把自己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看K线图本质上就是一个量化指标,不管什么基本面,只要股票的走势符合某些技术指标,那就可以买入。这个工作其实依靠电脑就可以完成的,对于个人来说总结的规律什么的有限,然而对于机构来说用计算机模拟出各种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胜率那还是小菜一碟,那机构用计算机模拟出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知名机构的投资人邱国鹭是怎么说的:我们几乎找不到有效的指标,而且大部分只有50%左右的正确率,甚至不能够用作当反向指标,少数模拟有效的指标扣除了交易成本后也基本无利可图。也就是说就算有和机构一样先进的算力,那各种技术指标也不过是50%左右而已,而这既不能当成正向指标,也没法当成反向指标,这是最没用的。
50%的胜率体现在账户亏盈上则是不亏不赢,如果加上股市波动对于心理的影响,那很容易赔钱。这个胜率和无数次抛硬币决定买入某种股票的结果相同。然而,如果将三个月的时间放在只研究一只股票上,那对于公司的基本面了解的熟悉程度超过绝大多数人,胜率提高远超过技术分析,也就是说远远超过50%。彼得·林奇也说过“如果你每年花10分钟在宏观分析上,你就浪费了10分钟”。
枯燥乏味
上条说到如果将三个月的精力放在一只股票上,胜率就会大大提高。这听起来似乎也不是很难,但是价值投资真的这么简单吗?其实无法将精力集中在一只股票上。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问题,而且有时候也会是股票的问题。因为一只股票是不是我们理想中的股票,这不是一眼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可能一只股票开头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很好,但是分析了一阵子突然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不适合投资体系,所以呢就前功尽弃,然后开始换一只新的股票重新研究。这样的情况出现多了,投资者就会气馁,觉得投资枯燥乏味,这也是很多人熬不住从而去做技术分析的原因之一。
线性思维
这个其实还是和人的本性有关。和人的这个线性思维有关。什么是线性思维呢?就是这次发生的事情,你会以为它一直按照当前的状态发展下去,比如一直股票上涨,大家会习惯性地认为它会继续上涨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线性思维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更快的做出判断,而不是更准确的做出判断。我们线性思维在股市里表现出来的就是看到一只下跌的股票,我们会认为他还会继续下跌。看到一直上涨的股票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继续上涨。然而投资的本质是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股票。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更高,那说明他的这个购买价值是更低的,性价比更低,然而实战中我们的想法却常常是相反的。
以上四个原因就是因为为什么只有少数的人能做价值投资?而多数人都是技术分析,本质上就是人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追财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