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囫囵吞枣地把《平凡的世界》又看了一遍。作者路遥是陕西榆林人,我是山西吕梁的,和陕西榆林打交界,文中许多陕西味的文字和描写,让我感到很亲切。读着读着不由地用上土话念了,还觉得挺顺溜的,用普通话反而别扭。
恕我狭隘,关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基本都跳过了,我是关心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努力挣扎着不被溺亡的小人物。我常常会把自己带入到孙少平的角色中,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一个人,积极,努力,有目标,环境再恶劣也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或许他一辈子就是个 煤矿工人了,但他摆脱了父辈靠天吃饭的命运。我相信孙少平即使扎根农村也会过的不差,但和在外面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村里习惯把村外的世界叫做外面。初一时,我近视了。妈妈说,外面的眼镜店配的好。让姐姐领着我去太原投奔二大爷,二大爷的小儿子领我去配了一副眼镜。我记得,外面的人都说普通话,我明明可以用普通话在教室念课文,在这儿却像哑巴一样张不开嘴,我明明也听得懂电视上的普通话,在这却有些听不懂了(后来才知道人家说的是太原话),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
参加中考,生平第一次来到文水县城。那时候的文水灰扑扑的。我的考场在城镇中学,那是还是一排一排的平房,校门也好像在一个小巷子里。我第一次走进了新华书店,把妈妈给的五十元巨款换成了三本书!现在想想真奢侈,真单纯。十六七的年纪,不说吃不说穿,一门心思在书上。然后上了师范,学校有句顺口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师范里苦轻,我们周六日如果不回家,就会满县城的串游,毫无目的地串游。有一个同学要买件衣服或买双鞋,我们全宿舍的人都会相跟上去商场逛。有时逛一天都买不下合适的,第二天接着去。好像不是为了买东西,是为了逛街而逛街。毕业后又回了村里,自己觉得在外面读了几年书,应该和村头奶娃娃的妇女不一样了,可又有什么不一样。家里没关系,一辈子还得待在村里,和那婆姨们也得处好关系,要不你就落下个不普通的名声。在村里,名声是顶顶要紧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