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救孩子于母爱泛滥》,很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渴求一滴水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倾其一片大海;在孩子还没有需要一片枫叶的时候,我们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整个枫林和云彩;一旦父母的"爱如潮水",无数花朵就会被这种泛滥的爱浸泡其中,孩子如花,母爱如水,对于花朵如果浇灌太多水,后果……
这是成长训练营第一次学习,老师讲了PAC理论,这个理论分析认为,人的个性分为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状态,这些状态在每个人身上交互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分。————"父母"状态是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的;"成人"的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理智客观的分析;"儿童"状态像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比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的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成人反应。
这里不由得想到用PAC理论来察觉一下跟孩子互动的模式,最近两天敏泽身上起了一些小疙瘩有些痒 ,就带他找医生看了并拿了药膏买了药,回来后呢,我是先用"成人"状态来跟敏泽说这件事情,在用药时,外敷的药膏有些凉,口服药品有些苦,泽同学就说:"太苦了…"等等之类的话(当然里面也有撒娇的成分,虽然已经感觉自己长大了,有时还是忍不住的哈),我就以"父母"状态来告诉他"你必须要吃,良药苦口利于病…",察觉体会父母 、成人角色,同样的事情,父母的状态让我感受到被压抑受限制,有不满情绪而成人状态让我感受被理解被尊重,容易接受。
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察觉一下,自己跟孩子沟通时是"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中哪个角色在说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