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答应孩子们一篇不漏帮他们整理出来的,又隔了几天,再整理几篇吧。最近许多地方的疫情让很多的人都进入了隔离状态,想想大家都不容易。下午去打了第三针疫苗加强针,心里也放心不少,多了一层屏障,多一份保护。
第十四篇姚雨希的《隔离琐忆》,特别喜欢文章中的那棵冷杉,外形优美,内在坚强,做人大概也应该如此吧!
《隔离琐忆》(姚雨希)
在感到漠然的日子里,在毫无生机的隔离的日子里。它“从天而降”,来到我的生活里,带来感恩节最温婉的祝福。那棵冷杉,我永远不会忘记。
那天,很冷。我待在屋里,虽然没有寒风的侵蚀,但是我的心已经是冷的了。与老同学们的感恩节聚会被迫取消,又要在这孤寂的小房间里待上一个星期,我感到委屈,感到无聊。突然,妈妈告诉我,门口有一棵冷杉。
一棵冷杉?我感到疑惑。我们家门口怎么会有一棵冷杉?我从窗户往外望,那确实是一棵冷杉,不过没有那么高大,是栽在盆栽里的小冷杉。外面多冷啊!它的叶子都开始颤抖,但瘦弱的枝干还是让它挺立起来。
我和妈妈打开门,一起把那棵冷杉搬了进来。我看到它其中的一根枝条上挂着一个小纸条,写着:“感恩节快乐!”还在后面附加了一句话:“坚决抗击疫情!”这是谁送来的?风在外面吹得豪放,吹得凶狠,在玻璃上呜呜作响。这颗冷杉却在屋里抖擞开满身针叶,享受着温暖。
我看了看冷杉,想了想,说:“不如它就当我们家的圣诞树吧。妈妈点头,找来一些红丝带。“这些可以在树上系成蝴蝶结。”妈妈说。
于是我们俩在这棵小冷杉上系了许多蝴蝶结,红丝带点缀下的冷杉,十分温暖,带着圣诞节的热闹,也带着感恩节的爱。我不会系蝴蝶结,妈妈就教我。“你看,把这个线头折过来,然后在这上面绕两圈……”
这些日子,这棵冷杉点亮了阴沉的黑暗,暖了我的心,也暖了整个冬天。
第十五篇是郑馨儿的《隔离琐忆》,记录了隔离的点点滴滴,有许多小细节,记下来,以后再看,一定会觉得这段特殊的经历也是一种人生财富。
《隔离琐忆》(郑馨儿)
周四下午,我们如同往常般上着语文课,下午的第一节课总是带着一丝丝的困意,突然被孙老师打断,全班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被带去做了核酸检测,每个人的心里都多了一份恐慌与不安,都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婧瑶是密接”,素素老师最终还是告诉了我们真相。一路上,我们变得不知所措,“那我们就是次密接咯”,大家猜测着,核酸检测也被延迟到了晚上。回到教室后,孙老师叫来了医务室的医生为全班进行消毒。就这样,我们在操场上上了一节特殊的语文课。下午的阳光还是很明媚,天空是依旧蔚蓝色的,只不过被点缀了几朵云朵。
时间很快到了晚上,只不过在校园中的我们成了所谓的“异类”,很快,我们全体做完了核酸检测,被捅嗓子的感觉并不好,我们全体都被要求回家隔离。星期五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周六。同学们也陆续接到了社区的隔离通知,班级群里每个人都在关心彼此的情况。
“喂,我们这边是社区的。”一大早,我就被电话声吵醒,原来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要求我在妈妈的陪同下去隔离。“不要啊。”听到消息的我绝望起来,“可以居家吗?”妈妈焦急地询问着,而我也在一旁急切地等待着。又过了一会儿,社区的工作人员又打了电话,”可以是可以,但居家最多两个人。”考虑到我们家有四口人,我和妈妈只好妥协答应去酒店隔离。我不急不慢地收拾行李,大包小包的行李成了我沉重的负担。大概是在早上九点,爸爸送我和妈妈到了隔离点。我驮着沉重的书包走进了隔离点,一个被隔离服裹得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向我走来,“填一下”,他们拿出单子,我也只好接下,认真填写。一位男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上了二楼,“只剩两间了,你们挑一下”,他有些不耐烦地说到,“挑好了再进去”。我和妈妈最终选定了标准间,只好不情愿地进去,“这个垃圾袋每天换一下,垃圾扔在门口就行了,一天三餐会有人来送的,每天都用湿巾擦一下灯什么的”另一位女工作人员将黄色垃圾袋带给妈妈。映入眼帘的是只有十五平米的房间,两张小的不能再小的床,整齐地摆放着,我将包放在仅有的书桌上,感到了无比的绝望。妈妈快速地将从家里带来的床单铺好,我躺在床上,干涩的嘴让我变得疲惫,很快,我又做了一次核酸。午餐总是很早就被送来,但这个伙食真的让我难以下咽,简陋的餐具又一次让我陷入绝望,饥肠辘辘的我只好把从家里带来的零食吃得一干二净。
下午,经历了一天的疲惫的我决定小睡一会,但这简陋的环境还是让我无法适应。妈妈也拿起手机跟他的好友吐槽了一下,还跟疾控中心的人员投诉了一下伙食和隔离时间。就这样,周六好像就被荒废了一般,剩下的时间也被手机夺走了,眨眼间就带着崩溃溜走了。周天,我还是睡到了八点,没有了往日的英语课和钢琴课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妈妈的状态也比昨天好些。中午,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的访问,成就感满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在心里安慰着自己。周天的晚课还是必不可少的,我完成了《西游记》的检测,想起上次考了57分的试卷,我临时抱佛脚地在考试前复习了一下,这次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周一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网课也是。课表也就是那五门主课,作息也跟学校差不了太多。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角膜塑形镜落在了学校,这几天,我只能靠框架度日。在平板上又听见了熟悉的声音,我倍感亲切,有同学的陪伴,隔离生活也没有那么孤单,无助。
我渐渐适应了环境和伙食,作业也在认真地完成。爸爸有时会帮我打印作业,带点零食,让工作人员送来。
也许,隔离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
每天上语数英政史,我却从来没有感到枯燥。上网课的日子过得很快,但有一次历史老师居然上课70分钟,其实我也挺享受的。班级群里,同学们依旧很活跃。经过上次投诉,隔离时间缩短了,12月2日24点我们就能回家了。
最后一天隔离生活,也就是周四。我居然有些不舍,写作业时,我拍照发了朋友圈,并写道“隔离最后一天了”。晚上12点,我们被工作人员带出,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漆黑笼罩着这片大地,寒风迎面吹来。由于爸爸出差了,我和妈妈只好打车回家。望着窗外,只剩几盏路灯还亮着,马路上还行驶着为数不多的汽车。12:10,我终于回到家,隔离生活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这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也许隔离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
第十六篇是朱宇晗的《隔离琐忆》,网课欢乐多。
《隔离琐忆》(朱宇晗)
平时早上6:00起床与七女的朋友一起骑车上学的我。在隔离期间,原形毕露,一觉睡到七点多,而没上课的星期五,更是睡到了9:00多。在一片朦胧中,睁开惺松的睡眼,不情不愿地拖着沉重的步伐洗洗弄弄。准备吃早饭时,乍一看,埋怨道:“怎么又是蛋炒饭啊,里面还全是蒜苗和葱。”唉,一看就是老爸的风格啊!拧开牛肉酱的瓶盖,仔细地翻找着,牛肉酱里果然牛肉“甚多”啊。
“咚咚咚”,打开门,原来是给我测核酸的。我心烦的说:“作业吗,一大堆,在家里无聊死了!”她安慰着我说“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是啊,她一个人奔波着,给大家测核酸也没说什么,白衣战士逆流而上也从未抱怨,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吗?我笑了笑,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上数学课时,为一群角所烦恼。而语文课后,我们在老师的屏幕上涂涂画画,留下我们的“杰作”。英语课上,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考验手速的时候到了!只要有需要回答的问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迅速打字发到评论区,来争取明信片。这几天下来,据说Wendy要消费200多张明信片了,哈哈!政治课,我妈直接将半本政治书都打印了下来。历史老师也是牛,上课硬生生上了70分钟,大家都沉迷其中,没有人提醒她。到后几天,用腾讯课堂上课的老师,评论区里,就经常能看到“***送给老师一朵❁(小红花)”。
上完课后。阳光碎碎的剪影洒下来,手捧一卷书,沏上一壶茶。轻轻尝上一口,那淡淡的苦味在舌尖晕开。细细又一品,带着一股清凉的余香,令人惬意!
晚上写作业,强迫着自己去看那些文言文、公式、词组、知识点、历史事件的意义……左手压着作业本,右手握笔,在作业本上留下一个个证明自己认真听讲的过程。偶尔抬起头,眺望远方,揉揉腥酸的眼睛,抿抿嘴,似乎有股腥味占据着我的喉咙,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这时,母亲便会推开门,给我端来一碗丝滑醇香的牛奶。
写完作业,处理一下信息。微信上,总有许多朋友关心地问我:“你怎么被隔离啦?”同学群(以前、现在都有)也时常有几个积极分子活跃其中,给大家带来欢乐。
门外的花又开了,期待我也能像那花一样,绽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