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校园的茶梅晚课结束回到家已经很晚,明知道会胖,还是喝了一杯甜得发腻的小柴胡冲剂防感冒,不过看来躲不掉的。喝完小柴胡继续喝了一杯每天必喝的现做的黑芝麻糊,头发再不养真的要无了。10点钟,当大家都准备入睡的时候,我说,我还有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好了,吐槽吐完了,该进入正题了,《隔离琐忆》第二次分享开始了。
第四篇戴书怡的《隔离琐忆》,她用一贯细腻老练的笔触,将生活的一些细节,用独到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来,喜欢看她写的每一篇文章,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深厚的阅读功底,是个腹有诗书的女孩子啊!
《隔离所忆》(戴书怡)
那次,突如其来地收到了同学密接的消息,一瞬间,人心惶惶,躁乱不安,原本大家拿着书本,全神贯注地享受着课堂的乐趣,倏忽间也鸡飞狗跳,人声鼎沸。那次,仍清晰的记得,一个冷清月夜,寒风瑟瑟,同学们缓步走在归家隔离的路上......
漫长的隔离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日复一日,同学与老师们相聚在线上课堂,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正如课堂上的我们,畅所欲言,表达着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过程虽苦,但终有一乐。
七天,漫长的隔离时光,却记得一天,一份温暖的回忆。那天,很冷,但很温暖。清晨,外面阴云密布,飘着细雨,狂风如野兽般嘶吼着,令人胆战心惊。上完最后一堂课,已是疲惫不堪。望着桌上五门功课的作业,心生无奈。突然,耳边传来阵阵敲门声。“您好,请来做核酸!”她在门外提醒着。我开了门,一位医护人员热情地招呼着我。做完核酸后,她用情切的话语和我问候着:“小朋友,你今天不太高兴呀?”“还不是那一堆惹人心烦的作业,人生如苦海啊!”我抱怨着。“这没关系,你要积极一点,人生总是有苦难的,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想你总能见到彩虹的。”她笑着,离开。只留我一人独自站在那,心间不知何时注入了一股暖流,让我忘却了冬日的寒冷。心中若有所思。
一次特殊的隔离时光,看似胆战心惊,实际带给我的是许多的珍贵的回忆。像那位医护人员所说的,生活多变。它永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坏。
茶梅第五篇徐冰凡的《隔离琐忆》着重写了网课的收获,也是有比较生动的细节的。
《隔离琐忆》(徐冰凡)
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桌前的人。这竟成了我的日常。从未想过,新冠疫情会离我如此之近。
居家隔离,刷刷手机,逛逛同学群,翻翻书,明媚的时光很容易就被打发了。而且,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不便与我这个“嫌疑份子”接触,我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自由之外,是领略了一番网课的风采。
开机,进入腾讯课堂,老师熟悉的声音从电脑里飘了出来,我仿佛来到了熟悉而久违的课堂。眼前出现的,还是老师精心准备的PPT,耳边响起的依旧是老师不急不缓的讲解。“这个问题请王小二同学回答一下。”王小二同学的声音从电脑里传了出来。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也是可以讲话的。聪明的我很快找到了麦克风的图标。我迫不及待地点了几下,可图标还是灰白显示,原来控制权在老师那里。我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期待着老师喊我发言。守株待兔,功到自然成,老师叫我了。我一口气说出了解题思路和答案,老师表扬了我,还发给我一个大拇指。
我乐不可支,网课太带劲了!
阳光下的你们第六篇徐家圣的《隔离琐忆》属于平铺直叙类型的文章。其实,每一个片段,比如阳光下的语文课,比如穿着防护服的医务工作人员,好好写,都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就当是存个记录吧,希望对以后的写作会有帮助。
《隔离琐忆》(徐家圣)
经历七天的居家隔离终于结束了,就在上周四,我们经历了一场在操场上的语文课。由于医务室的人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了一次消毒,那节语文课的地点就成为了操场。正值下午,阳光尚好,沐浴在阳光下,心情也好了许多,连语文课也变得新奇了许多。
每个人都做过核酸后回家了,一分别就分别了七天。前三天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直到最后四天才知道什么叫居家的痛苦。从早上到晚上除了学习,看电视,就是睡觉。平常可以和同学们在手机上聊天。要不是老师在手机上发了一个课间操,我感觉我整个人都要生锈了。平常几乎每天我都会去打篮球,但是隔离之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一整天不运动,让我感觉浑身不舒服,很不习惯。
后来每天都有人来测核酸,看到他们穿得厚实的防护服,不禁望而生畏。在一个熟悉,不过的地方一直呆上七天。让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学校去。在最后一天,我激动极了,睡觉前还想着到了,学校会怎么样?
就这样,经过我不懈的等待,七天终于到了。我也如愿回到了学校。经过了这次经历,让我懂得了在学校学习的宝贵,也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如画风景第七篇是胡琳彦的《隔离琐忆》,这篇文章的结尾特别让人感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次疫情反而将苏州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而我们也经历了一次特别的上课经历。
《隔离琐忆》(胡琳彦)
新冠其实近在咫尺。我站在隔离酒店的窗口,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突然,“咚咚咚”,一阵代表饭点到了的敲门声响起,我热情地去开了门,结果,刚放下午餐的“防护服”看见我就撤退了好几步,此刻,我真感觉自己是个大毒瘤……
几天前还是一个寻常的下午,一节寻常的语文课,素素老师正站在讲台上讲得起劲时,孙老师突然出现在门口:“全班人都去测一下核酸!”我们都摸不着头脑。原来是我们的一位同学在博物馆恰好与三个后来被确诊的阿姨一起听讲座,所以我们被冠上了次密接的头衔。
教室需要消毒,我们只好到外面上剩下的半节语文课,全班同学挤在主席台的几级石阶上,我特别喜欢这节语文课。天气挺冷,太阳却依然很闪耀,我们在风里听老师讲刘禹锡“排云上”志向,讲李商隐的情思……这节课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板书要传,板书像极了4×100米的接力棒,只不过有我们有一整个班的人参与。
因为防疫要求,我们只能用与众不同的方式上课——网课,每次上课都要调试设备,作业要通过网络的形式提交,没有打印机,作业要手抄。上着课,检测核酸的人员就来了,一日三餐都不对自己的口味,还会担心自己核酸的结果。即便在隔离中上课和听课都有很大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时上课,写作业,课程有条不紊地继续着,就像整个苏州仍然有条有序的。
约翰多恩曾经写过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次风波,新冠病毒好像离我们那么近,但它也把全部苏州人的心都系在了一起。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其实无论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真实的细节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写作技巧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实际上,同学们早已化有招为无形,写作水平的提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