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3分钟爱上心理学

作者: Janusmsj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20:31 被阅读75次

【多图预警】
原书:[日]尾形佳晃

1/心理学是什么

  • 心理测验:看到的一般都是忽悠人的,但是心理学确实会用这种手段。
    作为游戏的心理测验也可以是自我认识的契机和调整自我认识的工具。

  • 心理学家:把共通的话题作为研究的中心。
    —心理咨询师:将个人烦恼作为研究问题。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基础是临床心理学

    心理学家与心理咨询师
  • 通常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特别是在基础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致力于弄清外在行为的一般法则。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2/心理学的构成

心理学的历史

  • 最早记述心理活动的作品是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 第一部真正以之命名的作品是1732年沃尔夫的《心理学》。

  •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从物理学观点研究感觉的特质,为科学的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物理刺激的量与感觉的量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灯光亮度,感觉是带有主观成分的。

    费希特
  • 冯特:实验心理学,为了建立客观的科学,必须排除意识的主观性冯特称“感觉的主观性质”为“意识”,所选择的方法就是实验。
    心理学上所说的实验即“观察在各种条件下出现的反应”。在制定好的条件下进行实验,通过收集被试的意识体验报告,对得到的意识内容进行客观分析。
    将以前作为哲学和心理学一部分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标志着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体系。
    “心理学独立年”:1879年冯特首创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是在对神经症患者的实际治疗中产生的实践性学问,提供了很多无法通过实验得到的理论和知识。
    对冯特最著名的批判。
    无意识:人的行为并不全都由意识支配,梦和口误都是无意识存在的证据,这对研究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沉睡在心理最底层的无意识的代表,只考虑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类最任性的本能的部分。
    超我:在各种教育中不断成长,严密地监视着本我,追求理想的理性部分。
    自我:相对来说具有更多意识的部分,为了在现实中生存而不断调整本我与超我的对立。
    一旦平衡被破坏,就可能造成人格分裂症或神经症。

    弗洛伊德
  •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要继续把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可能避免其主观性的部分,使心理学成为科学性的学科。华生摒弃了心理,而仅仅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就无需区分意识和无意识,能进行更广阔的心理学研究。
    人的行为是由众多简单的联系构成的。阿尔伯特和兔子仅仅从“外界信息(刺激)”和“对信息的自然反应”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行为,过于简单和机械化。

    华生
  • 认知心理学:行为并非都是受到外界刺激才产生的,有些时候行为使自发产生的,有些时候如果没有必要就不会产生行为,如果不研究“心理活动”就无法超越心理学发展的界限,因此又重新展开了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发展有赖于大脑生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脑是像计算机一样处理信息的器官,这个处理过程可以称之为“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方法论: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假想心理活动构成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模型是否正确。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心理测验

  • 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 信度: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无论谁在什么时候测试,结果都不会变化。
    效度:测试能否很好地达到目标。


    信度和效度
  • 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例子

3/心理学的基础领域

  •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状态与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脑电波,核磁共振(MRI),正电子断层扫描(PET)
    生物反馈:将生理反应以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脑的功能

快速眼动(REM)睡眠:浅眠的第一阶段的一个时期,虽然身体睡着了但脑电波仍然醒着,容易做梦和梦魇。人经历一次从浅眠到深度睡眠的转换周期大约为90分钟。

  • 感觉·知觉心理学:从心理物理学中分流出来。
    感觉:看见,听见……
    知觉:看见了什么,听见了谁说话……
各种错视
  • 情绪的心理学
    詹姆斯-朗格理论:生理上的反应不是情感的结果,而是其原因。


    詹姆斯-朗格理论
  • 动机的心理学
    动机的层次


    马斯洛五动机

    冲突/抵触:多个动机相互纠缠,无法简单地支配身体行为的状态。
    冲突的类型


    基本冲突类型
  • 学习·记忆心理学
    学习的基本原理:条件反射,观察学习。
    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将刺激与本来毫无关联的反应联系起来。
    工具性条件反射:将行为与结果联系起来。


    两种条件反射

    状态依存学习:当学习时的状态和回忆学习内容时的状态一致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记忆的三个阶段
  • 思维·认知心理学
    沃森的四卡片问题
    库斯林等的地图实验

4/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发展心理学

    埃里克森人生的阶段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学习更重要。
    —格塞尔:成熟优先。爬台阶实验
    哈洛:对母亲产生亲近感最重要的是肌肤的接触和那时所感受到的安详。模拟母亲实验
  • 教育心理学

    怀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怀特四个原因的思考方式
    消退—惩罚:要使惩罚的效果持续就要使惩罚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老鼠压控制杆实验
  • 性格·人格心理学
    体型与性格的相关性:克瑞希穆,谢尔顿。


    克瑞希穆

    容格:弗洛伊德的学生


    容格的性格分类
    遗传和环境两者都重要
  • 临床心理学
    弗洛伊德与安娜小姐

    精神分析与性
    巴甫洛夫:实验神经症
  • 犯罪心理学


    犯罪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的领域
素质论:罪犯的特性是遗传来的的东西。
-“现代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天生罪犯论,罪犯生下来就具有特异的身体特征,如果不在很好的环境下成长,就很难抑制起犯罪行为。
环境论:罪犯的特性是由其生长环境造成的。
班杜拉:观察学习实验
  • 社会心理学
    社会促进:由于他人的存在,对行为产生了促进效果。
    社会抑制:处于集体环境,个人对集体的贡献不易衡量时,个人努力程度会降低。拉塔奈的实验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伯克曼+塞姆:人际关系网强的人死亡率更低

  • 运动心理学
    叶克斯(Yerkes)-道森(Dodson)定律:所有任务都有最适合它的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完成度低下;任务越难,最适合的动机水平就越低。

5/心理疾病

精神障碍的原因

心因性:主要由社会和心理因素引起。
内因性:主要有遗传和体质因素引起。
器质性障碍:主要由脑和神经功能因素引起。

心因性精神障碍

神经症
  • 心身症:精神压力破坏生理平衡,引起生理症状或疾病。
  • 广泛性焦虑障碍
  • 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疑病症,特殊恐怖症(恐高症,幽闭恐怖症)
  • 强迫症
  • 癔病(过去被称为歇斯底里):分离性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人格解体,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转化症。


    分离性障碍
    歇斯底里
  • 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持续2天到4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持续1个月以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有在创伤经历发生半年或更长时间后出现的。


    应激障碍的过程和分类
  • 神经性厌食症(拒食症)—贪食症

内因性精神障碍

  • 抑郁症:心因性抑郁,内因性抑郁。
    可能在抑郁周期之间会出现躁狂状态(心情异常好)。


    抑郁
  • 统合失调症(曾被成为精神分裂症):妄想型统合失调症,紊乱型统合失调症,紧张型统合失调症。


    精神分裂症
    统合失调症的三种类型

器质性障碍

  • 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等(滥用-耐药性-断瘾恶性循环)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分类

精神障碍的诊断

  • 标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世界卫生组织(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行的ICD-10
  • 抛弃了病因和患者心理等模糊的概念,以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为诊断标准,是诊断更加准确。

6/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疗法

  • 心理治疗师:不能运用药物—精神科医生


    心理治疗
  • 心理疗法的三大支柱
    精神分析疗法:通过改变心理状态来改善症状。
    行为疗法: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忽视人的心理,以改变人的行为为目的。
    来访者中心疗法:以人类自身的治愈力为前提,着重强调发挥自身治愈力,突显心理治疗师的姿态和态度。
    三大心理疗法

精神分析法

  • 重视无意识

    无意识与神经症
  • 重视过去的经历

    过去经历与神经症
    自我防御机制
  • 观点:可以使无意识内容意识化,与其所依靠的成熟的防御机制的获得相结合。

  • 治疗方法:自由联想法,使来访者注意到无意识冲突,使来访者重视自身内部,深入思考。

  • 无意识的抵抗

  • 转移的现象:来访者会把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物与治疗师相重叠,时而恨,时而爱。

  • 解释:治疗师要注意到抵抗和转移,将解释传达给来访者。

    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
  • 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和容格

沟通分析

沟通分析
沟通分析与其他疗法的关系
心理成分与自我衡量

行为疗法

  • 不关心心理或无意识,只把行为当作治疗的对象。

  • 把精神障碍看作不恰当的学习引起的不恰当的行为,通过各种治疗技术而可以达到适当地再学习和消除不恰当行为的目的。

  • 系统脱敏疗法: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循序渐进。

  • 认知行为疗法:将认知过程导入行为疗法,使来访者认识到是自己错误的、歪曲的认知方式导致了不恰当的行为,并使之变成恰当的认知方式。


    自我演示链接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 罗杰斯:批判精神分析疗法和行为疗法,认为人本身就具有成长的潜力,所以治疗师的使命在于创造出人能够发挥这种天赋能力的环境。
  • 来访者中心疗法(也称为非指导性疗法):治疗师是与来访者共同成长的对等的人,不对来访者的问题插嘴。比起治疗技术,更重视来访者的立场。
  • 自我理论自我概念是考虑到环境并采纳了他人的评价而形成的,最理想的状况是自我概念与真实的自己达成一支。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使之与真实的自己接近,达到自我一致的状态。
  • 治疗师的态度是使来访者发挥其潜在能力,改变其自我概念的必要条件。


    治疗师的三种态度
    治疗师的三种态度简化版

其他心理疗法

  • 团体心理疗法
  • 家庭心理疗法
  • 儿童心理疗法:艺术疗法,游戏疗法。
  • 内观疗法:回顾过去,认识到自己罪恶深重,从而知晓感恩之心。
  • 安慰剂效果:芳香疗法,园艺疗法……


    安慰剂效果

药物疗法

精神治疗药

7/身边的心理学

  • 蔡格尼克效应:动机心理学
  • 弹子游戏:学习心理学。与以时间为基数相比,以反应次数为基准测得的反应次数更多。


    强化时间表
    强化时间表与相应的反应
  • 罗夫特斯的实验:记忆心理学
  • 阿希的从众行为实验:教育心理学
  • 古川竹二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心理学的反面教材:性格心理学
    古川竹二各血型气质
  • 厌学的社会现象(student apathy)-(社会性)自闭症患者:临床心理学
  • 拉坦内和达利救援行为实验:社会心理学


    拉坦内和达利的结论
  • 汉德三角关系的平衡理论:社会心理学
  • 达顿和阿隆佐的吊桥实验:社会心理学。詹姆斯-朗格学说。
  • 津巴多电击实验:匿名性使人更残酷。
  • 图灵测试:机器是否有心理活动。


    图灵测试

8/其他

  • 月亮错视
  • 巴特利特记忆变化实验
  • 超心理学: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心理领域。
  • 自律训练法


    自律训练法
  • 情绪聚焦法


    情绪聚焦法

相关文章

  • 【零】3分钟爱上心理学

    【多图预警】原书:[日]尾形佳晃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测验:看到的一般都是忽悠人的,但是心理学确实会用这种手段。...

  • 心理学导论(目录)

    心理学导论(零):大脑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导论(一):到底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导论(二):弗洛伊德 心理学导论...

  • 让我抱抱你吧

    学心理学也有段时间了 起初只是为了自我救赎 后面慢慢的爱上了这门科学 什么是心理学 在我看来 心理学就是...

  • 如何通过“表扬”孩子,让孩子“爱上学习”

    20180726 《发展心理学》读书分享-如何通过表扬,让孩子爱上学习 【今日主题】让孩子“爱上”学习,做父母的必...

  • 爱上心理学,爱上焦点

    李永梅 语桐妈妈 智慧父母三期 坚持分享第626天(焦点讲师班二期 分享536天 20171016) 写下这个...

  • 爱上心理学

    “爱得自然而然,就像水在水中消失,风吹散在风中。” 今天是例行值班日,要是在以前,这样枯燥无味又耗...

  • 爱上心理学

    摘自《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 催眠、让爱恢复平衡。 这对夫妻是青梅竹马,曾经相爱了12年。妻...

  • 爱上心理学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热爱心理学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热爱心理学的人。 心理学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它是人们日用...

  • 跟着心蓝老师学彩铅

    零基础小白一个,最近爱上了彩铅

  • 心理学,帮我开启了一扇窗

    自从读了基本心理学的书籍后,更爱上了心理学。今后会把心理学做为日常的必修课,主要是想通过心理学来了解自己、探索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零】3分钟爱上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e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