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粉丝,说了几次了,觉得没有说透,就再唠叨一番。
粉丝首先是网络中人,网络与粉丝的关系,像水和鱼的关系,无水不可能有鱼,没有网络环境,粉丝也不存在。这种共生关系说明,别人可能是你的粉丝,你也可能成为别人的粉丝。
所以,粉丝是一个无法定义的群体,无阶级性,也不能讲素质。粉丝中既有腰缠万贯的主儿,也有衣衫褴褛的人;有倒腾黄金的,还有杀猪的。
还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先说我自己。三年前,我也有粉丝6000多人。后来,因为骂人,平台给我封号了,还移除了“创作者计划”。再后来,平台又把我的账号恢复了。但是,我从此失去了在头条写作的激情,原来的账号也不用了,发些牢骚,说些夹枪带棒的话。有时候,静下心来就想,我来这里的初衷是什么?粉丝数量和经济利益对我没有意义啊,这其中的原因我跟谁说去?可以说,我的情况不是个例,相当数量的同志们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本来也不是为了利益而来,驻足头条,只是为了有个可以交流的地方,浏览头条,是一个营生,很像喝茅台时嗑瓜子。问题是我得学到点啥是不是?要我学得不知敬畏、一惊一乍、造谣撒谎、说些官话套话么?不学这些,也只好风花雪月的玩起来。一种不关心民族生死存亡,只关心鸡毛蒜皮的脾气就此生成。想的挺好,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孩子们,问题是自己也把持不住,消极的多,积极的少。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粉丝和利益啊?
你可别说,也有很生猛的草根崛起于众人的视野里。比如有个“天山热土”,粉丝数量一度达到20多万。因为语言粗鄙,遭到了平台的严厉处罚,视频也做不了,就换个“天山沃土”的账号发些文理不通的小作文,大家此时才看清,这个老先生,原来是一个近乎文盲的人。还有个叫“毛星火”的小鳖犊子,很狡猾,他把许多人攻击谩骂莫言当做商机,居然想到了起诉莫言的损招。咦?他居然也有十多万粉丝。这一二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我们不免想到,这些粉丝究竟喜欢和支持的是什么?一个老百姓要成为名人很难,但是并非绝无可能,关键是根基和能力。我为“天山热土”感到惋惜,20多万粉丝瞬间化为乌有;我也要对毛星火提出忠告,粉丝数量带给你的安慰是空虚的,根基不足,收的拢放的下才是真汉子。
接下来,我想谈谈司马南和他的粉丝。
本质上,司马南和天山热土毛星火等是一路人,都要靠粉丝养活。但是,两者有所不同的是,司马南是名人而他俩不是。司马南已经完成了从苦孩子到名人的蜕变,而他俩还原地没动,离名人距离太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今社会特别是网络中,偏爱名人。甚至,有名就行,好名恶名无关紧要。名人有多么重要?这么说吧,如果,“天山热土”有老戏骨的背景,毛星火是哪个大企业的CEO,我们的媒体马上就变得很温顺、很谦卑,就会出现“网开一面”的情景,他们的结果不会如此悲催。
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多少老百姓想成为名人的美梦,几乎,连独辟蹊径也不可以。
司马南为什么拥有那么多粉丝?据我所知,“联想事件”出现以前,他的粉丝数量也不过是几百万人,(名人有几百万粉丝也正常)好家伙,“联系事件”一出,几乎在一夜之间,粉丝暴增至令人咋舌的千万级。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的社会,始终有这样一种现象:不患寡而患不均。说通俗一点就是,大家都光着腚没有问题,谁要穿些花格子衣服遮住私处就不行,更不用说绫罗绸缎了。恰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又恰好,我们的改革碰上了这样一群人:不懂文学、不懂历史、眼皮子很浅、爱激动、忒敏感。虽然,分配不公不能成为否定改革开放的理由,但是,严重的心理失衡像在大风大浪中没舵的小船,左右着很多人。这个时候,哪怕是漫不经心的丢进去一块石子,也会引发惊涛骇浪。更何况,司马南有着名人的背景,他不需要说别的,只说联想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别,就足以引发共鸣、引起震动。让千千万万的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就够了,这就是司马南做事的思想基础,也是千万级粉丝的成因。粉丝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要说的煞有介事,其它大v做不到,司马南能做到。至于,司马南为什么瞄准了联想?中石化、鞍钢、宝钢存在不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这里的祸心很深,限于篇幅,不再讨论。
自然,粉丝数量毕竟是一个指标,它衡量的是影响力的大小。但是,粉丝多少并不决定人的素质。
这个问题很复杂,还是没说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