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亲子教育简友广场
如果你有孩子,我希望你能看完,相信一定会有启发……

如果你有孩子,我希望你能看完,相信一定会有启发……

作者: 渡人666 | 来源:发表于2021-07-26 20:48 被阅读0次

良好的教养孩子的方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情境来形容:一个小孩自己跌跌撞撞的往前走,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左摸摸右试试,遇到感兴趣的干脆就停下来观察一会,看够了接着往前走,有时候会弄脏衣服,也会跌倒受伤,有时候也会走偏了路,父母就远远的跟在他身后,耐心的看他尽情的去尝试和探索,只是偶尔引导一下方向,给他介绍一下周围的事物,看他摔倒了就抱抱他安慰一下,走错了路就给他纠正一下,然后大家再一起悠悠的继续往前走……

这样的父母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未知和变化,能承托的起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和好奇心,他们自身一定就是人格健全,富有安全感,内心乐观强大的,同时他们也足够的爱孩子,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不怕“麻烦”。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中,被允许,被接纳,被鼓励探索和尝试,走过很多“弯路”,有着丰富的体验,也获得了很多成就感,精神生命在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滋养,长大后会自信乐观,勇敢坚强,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对世界有客观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容易因为“好奇”和“叛逆”走入歧途。

同样的情境下,有一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设定一个轨道,他们提前把这条路的障碍都清理掉,排除一切危险因素,然后紧紧拉着孩子的手火急火燎的往前走,不敢松手,生怕一松手孩子就摔倒或者走偏了路,也不让孩子东张西望,太耽误时间,更不让孩子脱离既定的轨道去观察触碰路边新奇的东西,因为万一弄脏刚穿上的衣服还得再换洗,太麻烦了,而且那些东西都没有提前考察过,都是未知的,太“危险”了,不如按照计划好的路按部就班往前走,这样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多省心啊....

内心越是动荡不安的人越想拼命掌控一切,这样的父母自身是充满焦虑,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内心非常脆弱,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让他们心慌意乱,因此他们讨厌一切变化,极力的渴求“安稳”,对孩子自然也就充满了控制欲,生怕孩子走一点弯路,对他们来说,孩子最好像个木偶一样听话,沿着既定的轨道乖乖往前走,不要有什么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变化”,他们才能“安心”一点。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出的孩子不被允许和接纳,一直被要求“听话”,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精神生命会逐渐被“蚕食”,几乎无一例外的会继承父母的焦虑与脆弱,自卑胆小,没有主见,对外界充满防备,总觉得外面很危险,不敢尝试新事物,一面对困难和挑战就想退缩,其实他们在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控制也是很愤怒的,但这股愤怒总会被父母以“我是为你好”给压制下去。但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之前压制的愤怒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会以“叛逆”的形式表现出来,和父母老师对着干,尝试一切曾经不被允许的,所以很多孩子会在这个阶段走入歧途。

很多家长想不通:我的孩子以前明明很听话很爱学习的,怎么突然有一天就死活不肯去上学了,甚至给他跪下都没有用......听起来很匪夷所思,其实就是孩子之前被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了。因为家长教育孩子图“省事儿”,不愿意花心思循循善诱,索性就简单粗暴的强行压制,甚至动用武力,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抗,这一招还管用,但是一旦进入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力量,之前的“债”就都要讨回来了......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这句话真是哪儿哪儿都适用,因为世界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越想抄近道的人往往走的弯路越多。

其实这种“叛逆”的小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救的,叛逆说明他们还有自我,精神生命没有被完全扼杀,真正可怕的是孩子连自我都没有了,那些从小被严重压制的孩子,精神生命彻底被扼杀,真正变成了一个”木偶“,别人怎么说她就怎么做,能敷衍就敷衍,不能敷衍就照做,整个人好像都是为别人活得,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眼神空洞,四肢僵硬,就像行尸走肉,这种情况很容易发展成精神疾病,是非常可怜可悲的。

总有家长急于求成,急吼吼的想让孩子变优秀,特别是学习这件事,沉不住气,恨不得一下就看到孩子考上清北,所以就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学习,恨不得时刻盯着,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没有积极性,没有人盯就不学习了。我觉得有一个比喻很恰当,每个新生的小孩都像是一辆新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都会展现出自己超强的性能,但是有的父母心急,嫌它自己走的慢,干脆不让它自己走了,非得推着这辆车走,结果本来好好的车被他们生生的推报废了,等推不动的时候想让它自己走它却走不了了,那就只能继续推着走了......

孩子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与父母人格的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很多人有了孩子后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一眼望到头,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所以我要倾尽所有培养我的孩子,让她过上我求而不得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很多“鸡血爸妈”,他们为了孩子几乎付出了一切,时间、金钱、精力、自我.......过度的付出让他们无法坦然面对孩子的平庸,自然就会急于求成,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悲愤,因为付出太多了,自然就会期待回报,人面对自己付出太多的事物一定是有得失之患的。但是如果跟他们说:“你不用为孩子付出这么多的,你可以把一部分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比喻说,考个文凭,升个职.....”,他们又会用各种“高尚”的理由拒绝,表面看起来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实则是他们内心对自己有深深的无力感,没有勇气“鸡”自己,因为自律比律人难太多了,严格要求孩子比严格要求自己容易多了,而且“鸡娃”还能让自己站上道德的制高点:“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是多么伟大多么负责任,我之所以一事无成不是我没能力,只是因为把心思放在了你身上,你不优秀就是对不起我....”,一方面为自己的无能找到了借口,另一方面可以理所当然的指责孩子.......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扎心的真相。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都是自带上进心的,都是想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但是每个孩子天生也都是有自我意识的,没有人喜欢被被人强迫和压制,越被压制越会反抗,因为保护自我不被别人吞噬,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事实上很多小孩一开始是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但在父母的逼迫下,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好好学习是在“服从”别人,会感到屈辱,于是就会用不学习来对抗。

此外,人性都是慕强的,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因为你是爸妈就心甘情愿听你的话,孩子只会愿意听“偶像”的话,如果你让他感到骄傲和崇拜,你不用多说,他自然就会以你为榜样;反之,如果你在他眼里是无能的,除了做家务带孩子一事无成,他自然就会轻视你,即使你为他付出再多,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也没用,你说教说破嘴皮子他也依然只会当成耳旁风......这就是人性,从古至今,无数事实都在阐明一个道理:谁要是想和人性作对,后果就是被啪啪打脸.......

养育孩子,财力心力缺一不可,父母同时具备这两点才有可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还算幸福的“普通人”。所以,要为人父母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定位,太穷的就先去赚钱,内心还不健全、有一大堆伤痛的先去自我成长,疗愈自己,千万别随随便便搞出一条“人命”,否则真的是在作孽,因为“问题父母”制造出的“问题孩子”又会成长为“问题父母”继续制造“问题孩子”,这不光是可怕的家族命运的轮回,也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不随便生孩子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当然,我们也不要矫枉过正,化身成孩子的“奴隶”,毕竟每个人都首先是自己,才是别的身份,我们有发展自己的需求,也有休闲娱乐的需求,有孩子不代表这些需求就得统统消失,所以也不必用过于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忙少陪孩子一点没关系,只要有时间的时候能高质量陪伴一会就好,偶尔心情不好冲孩子吼一下也不用过分自责,事后能好好反思一下跟孩子道个歉就行,毕竟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完美父母,更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60分,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有孩子,我希望你能看完,相信一定会有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gg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