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两个数字,三千和四千。
当年中招考试,我的成绩离市高中的分数线差四分,当年学校在城郊区,教育局对学校有照顾,我的分数距离学校最低被市高中录取低一分。当年的政策,起步三千,五分一个台阶,我需要三千元才能读市高中。当时老家刚好因水利工程搬迁,村里人都忙着在指定的新居地基上建自家的房子,父母忙乱中无限顾及我的学业。成绩出来后,当时是班主任问我如何打算,上市高中,还是到另外两个差点的学校。我说了我的想法,以及现在情况,交通不便,拿到钱,也来不及报名了。老师毫不犹豫为我垫付了这三千。我记得班主任的恩情,永远记得。
当年弟弟出生时,刚好是所谓计划生育国策最紧张时期,尽管我和弟弟年龄相差八岁,但是还是交了不足但接近四千的所谓社会资源占用费。弟弟小时候,有个外号叫四千,我们方言里就是和梁山好汉梁上蚤时迁同名。我记得,和我同岁的T表哥,当年来我家就这样叫过。表哥当年也不过刚上二三年级,没什么恶意。但我感到尴尬,只能报以无言。这是一个鞭策。让我知道了,原来有些人真的和跳蚤真一样无足轻重。
今天问弟弟记不记得小时有这样一个小名。弟弟说不记得。弟弟不记得好,但我不会忘。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鞭策,在我刚刚启蒙,还是一团懵懂时,接受到的,社会给我的第一个鞭策。这样的鞭策,深入骨髓。
我小时羡慕有哥哥姐姐的同学,他们可以有人请教问题。但是我却没有辅导过我弟弟一次作业。我上初中时,没在乡里的初中上,那时我弟弟刚上一年级,我到城郊,寄宿我小姨家三年,读完的初中。要说我有多聪明,绝对没有。我小学二年级留级一年的人,天资会有多聪明吗?但是努力了,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后悔的。
初中,我感激我的两任班主任,ZL 老师,还有我初三的班主任SXQ老师。S老师就是为我慷慨解囊的老师。
今天,见了我阔别二十几年的初中同学。我想起了我的老师。可惜现在联系不到老师了。
晚上,和小学的同学相会,大家侃一通,家长里短,还为接近婚变的发小出谋划策,指东话西,意图撮合。实话说,我心中并无波澜,不了解情况,不发言的好。临回家,搬迁前的老邻居,弟弟的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我的邻家小弟,来我家看我弟弟。送走邻家小弟,弟弟的小名忽然浮出脑海。
三千,是恩情,忘之无义。
四千,无心无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