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动物。
这一点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验证了。延展到今天看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外界,而真正以一个自我个体而存在。
比如你的出生,就是爸爸妈妈的结合;比如你的家庭,就是与人生伴侣的联结;比如你的老去,是整个大家庭的团聚维系。
我们有多重角色,是父母的孩子,是伴侣的爱人,是孩子的父母,是同学的朋友,是职场的同事,是商场的客户,是路人的过客,是地球的一员...
只要作为人,我们就与这个社会有着看不到却时时刻刻牵系的线,串联起了亲情、爱情、友情、同事情...
每一种情感,微妙的,炙热的,试探的,与生而来的,由最初的陌生到熟悉,熟悉到占有,占有到不弃,不弃到相伴,相伴到一生
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看见了眼泪,听到了笑声,度过了孤独,收获了快乐...
相爱简单相处难,除了热恋灿烂晴天外,自然还有不可避免,吵架的阴天、雨天。
1、 关系中的“冷暴力”
就算再甜蜜多彩,也会有寡味暗淡的一天。事件的导火索可能是一件小事,也可能是一件大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双方意见不一致了。
这就好像本来一起走的人,突然一个走得快了,一个走得慢了,不在一个节奏上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口中说着三观一致,我理解的是:对事物的看法一致,对情感的宣泄一致,对对方的态度一致。
回到本话题来,冷暴力结果无非是:
1)一方沟通,一方逃避,这对沟通方非常不公平
2)双方沟通,真诚和气,是解决问题的上上之策
3)双方不沟通,崩到一定界限点,马上离大结局不远
事件回顾:
拿我自己一件小事来说,当我与对方发生分歧时,有时候也会情绪上头,说很多伤人的话。对方也会怒气冲冲委屈传递他的想法。
冷静几天后,发现对方是在乎我的,只是我们站的思考角度不一样。冷静期间,对方还会关注我的动态(我的公众号/我的朋友圈),据他说是每次反复点开头像欲言又止,只能通过这些刷刷存在感。
在还没有和好之前,临时有事求助对方时,他的回答令我肃然起敬:虽然有点小别扭,但是别客气。
这件事之后,双方说开,感情反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想在争吵中,谁也不想谁也不会是蛮不讲理的人,只是借着外在的事件因素,验证对方对自己的在乎程度。
意见参考:
不要让情绪控制左右,双方都先冷静下来,以三天或一周为期限,思考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一直固执认知“我没错”。
在亲密关系中,对错放在次位,首要是对方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感受。
女孩子还是偏爱宠一点,作为爱他的男孩子,请你先积极迈出第一步,她肯定会毫不犹豫,欢欣雀跃也向前一步。
2、 关系中的进退“话语权”
这个涉及范围比较广,聊天、买东西、兴趣等等,比如聊天谁主动,有没有秒回;买共同东西,依照自己还是对方喜好;兴趣爱好,你喜欢游戏我喜欢看书,能不能一起...
事件回顾:
拿平常小事聊天举例来说吧
朋友A(男性)上次跟我说他相亲一姑娘,每次跟对方发消息,大部分够秒回,但是每次回答都嗯嗯,整的朋友都不知道如何继续话题了。
朋友B(女性)跟男朋友聊天,很在乎回复时间,如果对方不能秒回,或者隔夜第二天回,都会很生气。
如果把聊天比作接球的话,第一个是不接,第二个是迟钝接。二者的后果都是,让这场球赛进行不下去。
我认为,两个人聊天,就是在互相打球。如果对方一直在扔球,而接方无动于衷,这场球迟早会因为打球者心累而提前退场。
意见参考:
如果真心对待,请谁也别把谁搞的很累。拒绝不回应、逃避、敷衍应对!
既然上了球场,就应该论起拍子来,既是尊重自己更是尊重对方;而不是一动不动,对自己对对方也不公平。
若是迫不得已的意外,应该提前告知对方下场,不要让对方一个人对着冷空气,浪费无止境的时间与精力。
换个角度想,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发出聊天信号时,也不要生气,可以这么想:老娘想理你就理你,不理你是老娘正忙。瞬间就没那么生气了(这点对于比较执着聊天谁先迈步的人适用)
今天突然就想来了,一气呵成有感而发,不一定有帮助,也并一定人人都适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好的感情,都是相互包容的,因为爱,对对方的心疼与天然的保护之心,才能推动这段关系继续走得更远。
END
GZH:笑侃生活
保持生活热爱
输出理性思考
期待与你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遇见你
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