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在,性命就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芊妤解读:
孔子说,有志气的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求生就损害仁德,但有牺牲性命以成全仁德的。
这一句论语在整个论语里是非常特殊的,我们谈过很多段论语了,都是明哲保身,不可则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也就是碰到不对的君主,无道之人,我们肯定不跟他死磕,我们就走了,卷而怀之,这是我们倡导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也要求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性命,邦有道则行,邦无道,免于刑戮。君主有道,我们出来做事,君主无道,我们就躲起来了,修身养性,装愚蠢了。
那么这里为什么又要写为了仁德,我们是可以牺牲性命的?
因为有时候确实有一些极端情况,比如,事关重大,或许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可能您是要做出一些牺牲了。
当然,这不是教我们求仁德就要去死,去牺牲,而是讲,确实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要保全自己的,最好是让仁德与自己的性命共存,但是不会为了苟且偷生,就牺牲仁德,变成一个无耻之徒,无耻小人,这是万万不会去做的。
不因为偷生而损害仁德,并不是叫我们去死,并不是让我们随时准备去死,这样的教育会让我们一直想到死,可能死的概率就会增加。这个意思是说,仁德非常重要,甚至比性命都重要。
子贡曾经问孔子。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一段,我们以前也讲过,跟这里这段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政治,就是有饭吃,有军队保护,然后讲信用,子贡问非要去掉一个,首先去什么?孔子说去掉军队,再问,食物与信用,如何还要去掉一个,去掉哪一个?孰轻孰重?孔子说,去掉食物。然后孔子直接给出了子贡的疑惑,这没食物了,人不就死了?孔子说,人都有一死,但是没用信用是没办法立起来的,没有信用,就国破家亡了。
不讲信用,要食物,要军队也没有用。而一个君主讲信用,自然有食物,有军队保护。人民爱戴这样的君主,这样的君主就是有道的君主,会垮吗?不会垮的,没有食物可以去播种,去挣,没有军队,人民会组织军队保护君主的,而如果没信用,不用敌国来攻,自己的人民都会造反。
这里这一段仁德与性命的论述,也是同理,您有了仁德,则保住性命很容易。仁德的人,是天下人都爱的人,大概率您不会死。
而如果您没有仁德,您是个领导,大概率,您想活命也难。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到处都是例子,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没有仁德,丢掉江山,丢掉性命的多得很。
所以,您无仁德,想苟且偷生,偷生得了吗?
从这个角度,您就能理解,为什么仁德比性命还重要了。否则,您老是疑惑,孔子大概是教我们为了仁德去死?自己笨,读不懂,还冤枉圣贤讲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