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外婆”与“姥姥”之争显得十分热闹,虽然事情的结果以上海教委认怂为标志基本画上句号,不过对于这件事的吐槽并没有结束。
我相信,当初那个最终决定做出这所谓“修正”的人,应该是没有想到,如此“细小”的改变会触及到大众的敏感神经,引起那么大的风波吧。
当初刚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只是觉得教委又在做“画蛇添足”的傻事,其他的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属于机关单位“经常干”的范畴,所以并不会有什么太激烈的情绪产生。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类似“偏见”的主观臆断呢?这就要说说我自己从小的感受。
对于语文这门课,我相信很多人是有切肤之痛的,“刻板”一直是我对语文和语文背后的那些人的一种“偏见”,但这种“偏见”有的时候也客观反应了一些问题,先不论体制和国情的宏观问题,我们只说说,那些思考问题主动或者被动少根筋的那些人。
凡是涉及“改变”,不管大小都需要格外的小心。
因为只要涉及到“改变”,就必然会产生前后的“对比”,而“对比”这个事情其实很危险,在很多场景下这是大部分情绪问题的核心。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设整个教材里面所有的文章都没有“外婆”的表述,只有“姥姥”,但这些文章本身都没有进行过二次加工,就是原汁原味的原文,那还会有今日的所谓“方言”之争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具有“包容性”的,可以接受“多样性”,与此同时,大部分人也不能接受,自我的“东西”不被包容和接受,就算这可能只是误解。
在这次事件中,从我的角度,具体改了什么其实并不是关键,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教委“特意修改”这个行为,既无用处,也十分愚蠢。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这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更是接受“有人想让你接受新事物”的过程。
整件事情对于我们的启示:
1、要关注所有“改变”,不论大小,谨防小问题的蝴蝶效应;
2、换位思考,任何决定一定要考虑实际受众的感受;
3、任何事情都不要强加过多的个人主观意识,才能避免“本位主义”;
4、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做“画蛇添足”的事情;
5、做所有事情,都需要从“人性”角度好好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