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对于膀胱经的描述如下: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治症:本经所主病候,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

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膀胱经是从眼睛内眼角开始,沿着额头,头顶,后脑勺,经过脖子后侧,背,腰,臀,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侧,后脚踝,最后延伸到脚小趾。而在这个经络上出现的疼痛问题,都与膀胱经的堵塞有很大的关系。近期调理的两个个案,都是与膀胱经严重堵塞有关,供大家参考。
案例1:一位新移民的女士,大约60岁左右,来美国后,本来想帮忙女儿照顾外孙,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体腰腿疼痛问题,有时候连站立都觉得疼痛,甚至有一段时间,腰都难以伸直,走路都困难,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不仅难以帮助女儿女婿,还觉得自己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心情很不好。她在国内也曾经多方寻医问药无效,在美国也找过相关的医生,只能开止痛药缓解。按照美国医生的诊断,认为是某些神经受挤压,才会导致相关的疼痛问题。后来其女儿与我联系,希望用中医经络疏通的方法进行调理。与患者见面后,经过详细的沟通,初步判断其问题主要是年轻时候下乡务农,生活条件太差,冬天受到严重的寒湿气入侵,导致全身上下尤其是后背膀胱经气血严重堵塞,现在随着年龄增加,气血水平下降,所以这些病灶开始发作。以至于让身体出现明显的疼痛问题。于是,帮助这位患者以中医的拍痧方式进行全面的经络疏通。经过三次调理后,现在患者已经有明显的改善。患侧疼痛已经明显减少,走路、站立基本上都比原来有很大的改观。她还打算将自己的调理情况告诉在香港的亲人,让有类似疼痛问题的亲人也尝试这种调理方法。
案例2:一位70岁的男士,资深老移民。在美国生活多年,症状是右侧臀部上方有明显的病灶,有时候用力做事情或者唱歌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疼痛,另外站立的时候右腿感觉明显的拉扯感。也曾经寻医问药,效果不明显。与其沟通检查后,基本上判断也是由于膀胱经气滞血瘀,导致这些不适。经过两次拍痧调理,对患者的腘窝、大腿、臀部、腰部区域进行了疏通后,病灶疼痛消除,站立感觉轻松。
上述两个个案的情况,根据出痧的情况看,臀部和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侧都是出痧严重,以此判断,基本上都是由于寒湿气进入膀胱经后,滞留在经络上,导致气滞血瘀,气血难以正常循环导致。另外,美国西北部区域的俄勒冈和华盛顿州都是处于纬度偏北的地区,冬天的气温都偏低,但是许多华人,尤其是来自国内南方地区的华人,都不习惯冬天多穿裤子保暖,所以寒气很容易从下半身进入身体,堵塞了膀胱经,然后导致腰腿痛问题。而更多的西方人也在晚年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腰腿痛问题,实际上原因类似,只是大部分西方人不懂得使用中医疏通经络的方法进行调理,服用许多止痛药,引发了许多对身体不利的副作用。所以建议各位有缘人看到本文,也要注意在冬天增加一条羊毛裤或者秋裤保暖,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