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具癖读书
原来思维导图是这样的!

原来思维导图是这样的!

作者: 桃源乡吃桃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7:55 被阅读603次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封面

    最近看过《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作者之一的陈资璧是第一位获得英国思维导图博赞中心认证的思维导图华人女性高级讲师,是东尼 • 博赞的学生。作者在书中所写内容算是正统思维导图的方法和原则。

    以前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就是由中心主题开始划线,接龙般连接一个又一个节点,节点可以是任何文字,包括字、词、句子,某些节点根据内容配上图案,但图案经常懒得画,然后一个主干发出的连接线调成一种颜色。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是不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正确方法,不知道也并没有想过。因此读完这本书,算是重新了解了思维导图。

    原理

    人脑的运行方式是在不同的概念间建立联系,联系可以是逻辑性的或相关性的,从一个概念联系到另一个概念就是联想。思维导图是将概念作为节点,用节点间的连接线表示联系,以图像化来辅助联想,引导发散性思维,实现整理信息、发现创意、加深记忆的功能。

    联想过程不一定是线性的。书中所讲联想接龙,指的是由A想到B,由B想到C,比如看到苹果想到手机,由手机又想到王者农药,这是线性思维。另一种就是联想开花,由A想到B、C、D等等,比如由苹果想到乔布斯、牛顿、红富士,这是非线性思维。就我自己而言,对某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思考,联想接龙和开花总是在脑中不由自主的交替进行。将联想到的概念作为节点,联想的过程划成连接线,通过随时插入新的节点和连接线,就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表示出思考过程,进一步整理就能将信息结构化,发现思路。

    由于思维导图中的联想并不强调逻辑性,因此解放了推理论证、归纳总结对大脑的舒服。说白了只要是与思维导图上已存在节点相关的,想到什么都可以画在图上。这种发散思维越广阔,能建立联系的概念就越多,思路也就越多,就更可能将原本看似无关联的概念相结合,产生新颖的创意。

    记忆分为存储和提取两个过程。思维导图通常由图、文字跟线条组成,具有图像、颜色和分类三个特征。图像更能够引起大脑注意,颜色能对大脑产生吸引力,因此这两者更容易被记住。比如现实体验中听到肯德基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白胡子老头的图像。而通过层层分类,可以把大块的信息拆散,分类归档成很多小块信息,且不失去信息之间的结构。小块信息量小,自然容易记住,从而加快了记忆的存储过程。就像把电子文档分别归类到学习、生活、工作文件夹中,查询起来会比随意放在硬盘中要快。另一方面,当记起一个概念,通过联想会想起相关联的概念,因此运用思维导图中的联想,能够使记忆的提取变得更容易。记得高中生物课老师教我们记忆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名称,总结了一句「甲来借一本两色书」,通过谐音将句中每一个字同一种氨基酸联系起来,至今我还能记得。

    思维导图能产生这些功能,关键在于有助大脑联想,而且是让你放开了联想。可以因为自然规律、人生经验产生联想,也可以完全由自己创造规则来实现联想,比如通过谐音关联句子和氨基酸的名称。总之万物皆联系,大脑爱联想。

    如何画思维导图

    画思维导图实质上是利用文字、图形、线条、颜色将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先有思考,然后才画。因此,如何联想,如何进行发散思维,是画思维导图的第一步。然后遵循思维导图绘制的规则,利用笔纸或软件等工具,将思考过程表现出来,最后再经过修改润色,作为个人的记录、作品或者思考工具。

    如何进行联想思维

    联想是大脑的本能,自由联想使思路不唯一,产生不同的答案。可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追求标准答案,社会运行也是有标准规则,因此成长过程中可能不自觉地把标准答案当成了唯一答案,剔除了其他的思路。联想能力的强弱会表现为想象力的丰富或匮乏。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天马行空的,他们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顺从自己的本能自由联想。即使懂得答案不是唯一的道理,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到,就像你买了一双新鞋,却想不出搭配哪条裤子合适。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几种联想的方法,可以帮你找到那条裤子。

    1. 从关联性着手,找「相反的」、「相近的」、「相关的」。举例来说,由「SOD密」,联想到「相反的」是「紫外线」、「干燥」,「相近的」有「面膜」、「补水霜」,「相关的」则有「皮肤」、「颜值」等。

    2. 体会自己的五感,找到相应感觉的描述。还用「SOD密」作为主题,视觉能看到「白色」、「乳状」,嗅觉上闻到「香气」,触感能感觉到乳液「润滑」、皮肤「舒展」。五感是与生俱来的,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丰富的联想。

    3. 通过5W3H法引导联想。从人物(Who)、事物(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为什么(Why)、怎么办(How)、多少数量(How Many)、多少钱(How Much)这些范围去想。比如「SOD密」是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What),可以滋润皮肤(Why),所以师姐(Who)打算下周(When)在实验室(Where)用生物提取法(How)制造几百克(How Many),购买原料和工具大概花费了一千块(How Much)。

    以上方式给出了大脑卡壳联想不出东西时候的解决思路,如果对于主题很熟悉,很容易联想出其他概念,就不必执着于以上方式了。举个例子,设备设计专业的工程师,由「一个精馏塔」,自然会迅速联想到「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填料形式」、「材质」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信息呈现出来就是完备和结构化的。

    为了能进一步拓展思维,作者还提出在平时生活中要下意识地进行观察力和关联性训练。

    「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除了能看出表面的不同之外,还要能看出意义上的不同。表面的不同比较容易发现,像是颜色、形状、花样等,也没有争议。要发现意义上的不同,除了需要更细微的观察,还需要经过思考、组织想法,再清楚表达出来。

    思考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这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你观察到的,说得合理的,都是可能的答案。」

    观察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在脑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次见到相同或相似事物自然会产生相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性、无关性、因果性、相同点、不同点等等,可以分析归纳逻辑推演,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想象来寻找关系。比如「SOD密」和「橄榄油」有什么关系?

    1. 都是瓶装的;
    2. 都是流体;
    3. 都是生物有机物质;
    4. 一个白色,一个透明;
    5. 都是黏不啦激的,SOD密商品里没准也加了油;
    6. 常去的超市里两样东西离得很近;
    7. 妹子会控制饮食吃橄榄油,涂SOD密护肤;
    8. 可能有种细菌能把两个都吃了;

    诸如此类关联性联系需要经常做,放开思维之后,会获得丰富的可能性。

    绘制思维导图的规则

    思维导图是用来帮助思考并记录下思考的,你可以无拘无束地联想,但不能毫无章法地记录,否则不但会被多样的记录方式的选择影响思考流畅性,而且回头再看画出来的导图可能钩不起你的完整回忆。总结了书中画思维导图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先画主题,然后画主干,再画支干,再下一级支干,可以不停分支下去;
    2. 采用基本分类概念(BOIs,Basic Ordering Ideas)进行主干和支干的分类,类之间要具有互斥性,即一个概念最好只能放在一个类下;
    3. 图像只加在重要节点上,对重要节点产生吸引注意和引导联想的作用;
    4. 如无必要,避免按时间顺序分类;
    5. 一个节点放一个关键词,关键词类型为名词和形容词(一个关键词的原则可以帮我们保留一些整理的弹性和空间,比如可将其他节点转移到该节点下);
    6. 不同节点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可用连线、色块和图像表示;
    7. 用括号把若干节点包含起来,表示归纳总结;
    8. 可将主干提出来作为主题先画出小的思维导图,再将各个主干的小思维导图合并成总思维导图。

    其实规则很简单,和看书之前自己习惯差别比较大的是第5条。一个节点对应一个关键词,会将思路分得更细。之前画一个节点比较随意,字、词、句子都会用,用句子更偏向于信息整理,没有起到多少引导联想的作用。不过以上是正统思维导图的规则,如果你有自己的习惯,整理出一套自己的规则也未尝不可。

    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

    作者在书中推荐的工具如下:

    1. 完全空白,没有网格线或小图案的A4白纸。使用完全空白的纸是要让大脑思考时可以归零思考,不受任何影响及牵引的从头思考,也不受任何方向限制的往四面八方做多角度思考;

    2. 不同粗细、颜色的圆珠笔八支以上,及一支四色圆珠笔。用来绘制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字;

    3. 细字彩色笔十二色以上。用来画图、上色和写字;

    4. 彩色铅笔十二色以上。能够营造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图画;

    5. 其他可用工具:四色圆珠、双头彩色笔、荧光笔、马克笔等。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软件可以绘制思维导图,作者还是推荐在纸上动手画。以前自己多用软件绘制,看完本书后刻意手绘训练,感受两者确实功效不同。

    方式 手绘 软件
    优点 1. 用笔写字绘画能力已经被从小锻炼为身体的一部分了,所以手绘不会消耗多余大脑能量,不会影响思维的流畅性;2. 用笔在纸上画,能够获得触感和视觉体验,更容易记忆;3. 手绘比较灵活,想画什么图像都可以实现; 1. 修改起来方便;2. 可借助算法自动排版;3. 电子存储方面随时阅读;
    缺点 1. 不容易修改;2. 图面排版麻烦,初期不构思好各主干的预留空间,最终的图面会很乱;3. 需要一堆工具; 1. 软件的使用会占用大脑资源,在思考过程中导致分心;2. 软件中素材有限,缺少变化,不能随意画图;
    适用 1. 思维导图初学者;2. 跟创造性相关的思维活动; 1. 思维导图熟练者;2. 整理和收集信息的活动;

    思维导图的使用

    从书中总结了几个思维导图的使用情景。

    1. 利用思维导图对事情进行全面考虑

      在生活或工作上,我们要把一件事一次性做好,需要周密地思考,把相关的事物一次性顾及,才容易做得好又节省时间,兼顾工作效率跟质量。利用思维导图,通过联想接龙和联想开花,把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连成一张层层展开的网,并且随时可将联想到的关键词分类到合适的支干中,从而获得全面性的考虑。传统的条列式记录方式引导出看似很有顺序的条列式思考模式,却少了或抑制了网状的相关性思维模式。

    2. 进行联想记忆

      书中作者举了个利用联想接龙+谐音的联想记忆案例。

      要记忆生物科中动物的分类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你可以编一个故事来记住:世界(界)的大门(门)材质是不锈钢(纲),上面挂木刻(目科)吊饰,是珍贵的树种(属种)做的。

      此种记忆方式很有效果,不仅利用谐音联想,还制造出了用来联想的情景。

    3. 做读书笔记

      不必一开始就对整本书或整篇文章做思维导图,可以先对每个完整的章节做小思维导图,而后再合并成总思维导图。对章节进行划重点只划关键词,关键词是能够强烈引起联想的,通过关键词连接起来的网记忆章节的内容。

    4. 画图

      将绘画的对象拆分成不同部分,分别用三种基本型(圆形、方形、三角形),经过拼接、修饰、上色,画出相应的部分,然后选择不同的部分组合出多种结果。再对绘画对象进行联想开花,选择联想到的合适概念加入到绘画中,从而获得丰富的创意。比如书中对画蝴蝶的举例。

    画蝴蝶-来自《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有关画图作者单独写了一章节,举例了不少的绘画技巧,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联想打开思维,获取更多的图形表现形式。

    关于思维导图的一些想法

    关于图像的使用

    作者很推崇使用图像,原因显而易见,图像比文字更能引起注意,引发联想。书中所使用的思维导图全是图文并茂的,而且图像表现非常丰富。

    思维导图-来自《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但就自己使用思维导图的感受,画几个简单的图像还好,要画出上面这种图像为主且复杂的,感觉真的很费时间。如此生动活泼的视觉表达确实给人视觉吸引力,加深影响,但如果只是给自己看,并且用文字加少量图像就能起到同样的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就没必要画得这么复杂。而且将思维导图用于思考过程中时,费心思设计图像和排版,反而不利于思维流畅。好看的思维导图应该是思考过程结束后,进行再加工和润色产生出的,可以作为作品发布,也可以是自己的思考笔记。把思维导图的图像修饰做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个人目的了。

    思维导图与卡片写作法

    最近在博客「读立写生」接触到卡片写作法。作家纳博科夫一生最爱的创作利器便是索引卡。他对自己的写作过程是如此描述的: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 —— 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他的名作《微暗的火》就是通过成千上百的卡片结网而成创作的。

    《微暗的火》文本结构-来自博客「读立写生」

    上图是《微暗的火》的文本结构,这种网络结构是不是跟思维导图很像?节点代表关键词、段落、点子,连线代表联系,联系靠联想获取,两者如此相似。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写作风格的意识》中写道:「写作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既然是网状的思想,那写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对写作主题进行发散思维,创作出思维导图作为大纲,然后随时把由主题联想到的任何灵感、点子、想法记录在卡片上,用卡片作为节点来填充和扩展思维导图,形成的完整网络就是一篇文章的文本结构,最后进行文字的润色、连接,完成一篇文章。

    以上只是想法,如何具体操作还需要学习和实践。

    思维导图与大纲

    大纲不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所以引导联想和记忆的效果比不上思维导图。但大纲的特点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而且使用起来更简单,不需要图像颜色等要素。因此对已知信息的整理分类工作,比如任务安排、读书笔记等无需进行发散思维的活动,大纲更便捷实用。

    最后

    读到这本书之前一直走野路子,才刚接受正统思维导图方法,深以为思维导图最有用的功能是在思考过程中引导和记录你的联想,帮助发现思路,形成思考的完备性。此外的功能,如联想记忆、创作图像等,其实都是基于此功能才有的。

    以上是看完《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后的想法总结,还需多学习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思维导图是这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n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