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1世纪,我还生活在熟悉的中国模式里。

21世纪,我还生活在熟悉的中国模式里。

作者: 瘦老表 | 来源:发表于2021-07-03 10:53 被阅读0次

前年,在网上疯狂流传过一个视频,一位企业家在公司晚会上批评员工不应该做舞狮表演,因为会给到场的外国嘉宾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是改革开放前的旧国。

当时我对这位企业家满是敬佩,因为他是从国家形象层面要求员工做事。时刻把国家放在心里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位心怀天下、尽职尽责的企业家。

前两天,我又看到了这个视频,同样的内容,却引发了我不同的思考。传统文化的经典演出,真的会颠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吗?

我觉得不会。

在互联网时代,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全世界,了解世界很容易。如果外国人不知道中国如今的段位,那说明对方是一个不关心国际时事的人,邀请他参会做什么?给他看舞狮都是浪费资源。

再者,用国粹接待外国来宾,虽然形式上来看不够国际化、不够现代化,但对外国友人是十足的尊重,而绝不是消遣。

我觉得,是企业家自己在担心传统的舞狮表演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大概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不认可。

如果一个社会名流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可以说拥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我认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强大与否也许需要证明,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却不需要遮遮掩掩,无论如何都不需要。

我们常说要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中国文化和5千年发展历程应该成为我们的骄傲,哪怕到了31世纪,也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文明,强行遮掩这些东西。

从这个角度,我又联想到了最近经常听到的人情社会,这有一些文化“复兴”的味道,特别是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感染了不少人的内心。

现代的中国到底还是不是一个人情社会?从我的体验来看,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

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离你最近的那个人永远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没有围墙,有一天下午突然下雨,晾在外面的被子眼看就要被打湿,家里没有大人,隔壁家的大娘跑过来就把我家的被子给收到屋里了。我因为个子小,就眼睁睁的看着她帮忙,连句谢谢都没有说。

现在这位大娘年纪大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做也做不好,大娘就会找我来帮忙,我有时间也会主动去帮她做点事。

这是最简单的人情关系了,而且是跨越了时间和年龄的人情往来。有时候遇到紧急的事情,陌生人也会帮忙。

非典那年,我哥哥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口吐白沫,昏厥倒地,这可吓坏了路人。一位老大爷看到之后,上来就用大拇指掐上了我哥的人中,直到把它掐醒过来,送到诊所里面去。高烧退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所以我和我哥对老人的态度一直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扶老人案把整个社会搞得人心惶惶,仿佛只要倒地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就完全不会、不敢上前帮忙,整个社会不知道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近两年,这种风气慢慢地被打压下去了,要不然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工作中也是这样。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是效率的结果,在很多城市,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很简单,只要你的产品能够给我带来边际效益增加,那就可以合作。

再往前推个20、30年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合作双方如果没有中间人,基本合作不上。这种方式至今有所保留,只是隐藏在了互联网里面,让人有些难以觉察。推个微信名片、给别人一个电话号码,难道不是人情社会的延续吗?

中国的社会模式,看似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骨子里还是一套东西,这种模式在山西体现的更加明显。

我今年刚回到山西,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山西整体氛围和我10年前来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改变,仿佛根本没有随着中国的发展进行城市更新。如果不是路边停着大量的单车,我真的会觉得这个地方发展停滞了十多年。

从逻辑上讲,在晋商的发源地,企业应该扎堆存在而且发展得很好,有几家特别厉害的本地企业,当作地区经济发展良好的代表。但山西并没有太多做得好的本土企业能够达到上市的标准,比如太原连一家上市的房企都没有,这很反常。

如果晋商文化没有流传下来,倒也就罢了,可在山西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这种文化是有的。我有两个太原清徐的同事,他们都说:家乡的人更愿意出去做点小生意,哪怕是到别的省市,也不太愿意去打工。

这是山西人的特点,我认为这就是晋商文化了。但事实上,是我没有理解真正的晋商文化。

一位大学老师昨天跟我和同事上了一课,老师说:“在山西,还是那种人托人的方式最为保险和吃香。否则,想找企业谈合作,那真的很难,如果是国企,那就是难上加难。国企领导普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领导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你搞不清楚领导的想法怎么谈合作?

整个山西地区都特别的保守,这是文化导致的,所以山西企业也不球行,发展起来的大企业没有背景和关系更不行。山西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过来,过来了也挣不到钱,除了特别恋家的会留在山西,外面的年轻人不会选择在山西谋个人发展。”

听完这位老师的话,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异类,在山西人口净流出的时候,我还非要往里面钻。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

我爸在山西生活工作了20多年,他现在的工作开展方式完全是靠熟人介绍、利益分配,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利益共同体,就能够有钱挣。所以一家陌生的企业或者一个陌生的人想要在山西开疆拓土,真的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和我之前的经历、认知都很难融合。

来到山西之前,我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里面上班,觉得企业机构臃肿,形式主义严重,就选择了离职。但是那种工作的感觉很现代化,只要我的东西对客户有用,他们就愿意尝试,而不会考虑我到底认不认识你,然后再看人下菜碟。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效率的提升。

来到山西之后,我发现这边大、小企业都是那样,没有熟人介绍想见个人很难,更别提合作了。最近这段时间庙小妖风大的事情我已经见了太多,我觉得很神奇。

人情关系在工作中不是没有用,这是中国基因的一部分,但是绝不是山西这样的用法。这种模式注定导致城市更新很慢很慢,表面上看顾全了所有人的面子,实际上所有人都失去了机会。

这次择业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哪个世纪,整个中国,都是这样一种文化,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融入。

相关文章

  • 21世纪,我还生活在熟悉的中国模式里。

    前年,在网上疯狂流传过一个视频,一位企业家在公司晚会上批评员工不应该做舞狮表演,因为会给到场的外国嘉宾一个错误的信...

  • 青春的岁月

    良久月色未动,我还生活在这个时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庞,就连街景都是曾今的模样!那时我还年轻,总觉得一生很长很长...

  • 我还活在回忆里

    文|司茜 01 上个星期周末,我去疗养院看了外婆。距离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 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轻轨,不能直...

  • 活在模式里的人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习惯,不断的重复。 每个建筑空间都是人们行为的容器。 每一个家里都透着...

  • 生活在熟悉的记忆里

    妻子早上问我,你觉得东北哪里好,熟悉的人,熟悉的一切,有我们大部分人生的美好回忆,妻子的适应能力很好,她一边快...

  • 感觉我现在还活在回忆里

    我上了一所很差的学校,遇到了一个对我比较有帮助的舍友,我们四个人一起吃鸡,一起打闹,想象着穿着汉服压马路顺...

  • 成长中的"觉察"

    我们总是活在惯有的模式而不是应该的模式⋯我想说的是:在没有学会"觉察"时,我们都活在惯有的模式里⋯而什么是觉察呢?...

  • 从一切模式里走出来

    我拒绝生活在任何一种模式里。一个人刚刚来到世界上的时候是没有模式的,但时间会让一个人活在某种模式里。大模式...

  • 找出爱,体验爱,付出爱

    昨天,早上想着和朱先生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些年,我活在自己的固执模式里,他也固执的活在自己的固执模式里。 两个人的...

  • 别活在你熟悉的圈子里

    我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对于圈子外的人不是说不屑一顾,只不过觉得很难融入,所以我从来不主动走入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世纪,我还生活在熟悉的中国模式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ny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