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清童
图片来自网络
世界上优秀的人是相对的,只是他在你眼中的满足了你对优秀规定的一切基准。而在某些领域,他们可能不够好,甚至是有缺陷的。
但这有什么关系?造物者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创造得完美无缺。否则,地球留有一个人就够了,那家庭,集体的存在是否还有意义呢?所以家人应该是这样一个存在吧,他们知晓你的习性和缺点,却又无条件地宽松守护着你。带给你温暖,以及无法替代的归属感。
上周忙着上课,赶策划案,作息时间也变得没有规律。周末突然想放松一下,忍不住点开了爸爸去哪儿最新的一期。
有一个细节让我影响特别深刻:节目中,因为要完成找人的任务,杜江带着嗯哼来到了集市。集市里水果摊的奶奶非常喜欢嗯哼,拿了两个水果送给他。杜江在一旁提醒嗯哼记得说谢谢奶奶,嗯哼却说自己不太想吃,想要一旁的葡萄。“我们可以拿些葡萄吗?”他问自己的爸爸。杜江当场告诉他:我们可以买,不要拿。
孩子们都很小很单纯,他们以为这是参加节目中的东西应该都是准许拿或用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杜江做的很好,他及时地纠正嗯哼的错误,告诉他不能白拿。也许这在别人眼中看来没什么。节目而已,但是大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影响。不然,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伸手族呢?杜江和其他爸爸们会合的时候,手上还提着几个梨,那是给孩子们带的。是几个而不是一整袋。他并没有说什么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不能忘了大家的套话。而且我们你们带水果啦,还没洗。要洗了才吃。从而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懂得照顾他人,懂得分享的人。孩子们也都很喜欢这个爸爸。
最初关注节目的时候,并没有怎么关注到杜江,可能是其他爸爸的光环效应太大,以至于总是被忽视。毕竟提起杜江影视作品,并没有多少让大众熟知的。唯一让大家记住他的大概就是霍思燕的老公,嗯哼的爸爸这两个身份了。嗯哼这个孩子也是和谁都称兄道弟,有时候他的直接让人觉得不礼貌。可是杜江对嗯哼的教育方式就是父子如同朋友一样,所以让嗯哼养成了活泼的性格。从第一期到现在,基本没看见杜江对孩子发过任何脾气,这并不是克制或者伪装能达到的,而是一种习惯。嗯哼有时候做的不够好,执行任务时想要半途而废或者哭鼻子了,杜江都是在睡前和他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候讲出来。作为一个年轻的父亲,能做到这样的确是特别不容易了。
我想起自己的中学时期,时常会在电话里跟妈妈说,我觉得自己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名次也不够靠前,当班长感觉很多事不能让大家满意…可是每次妈妈都告诉我:不要想太多,人都不是完美的,为什么要在这些事情上不开心呢?尽力去做就好。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多么幸运啊,至少高中三年,妈妈从来没骂过我,情绪最不稳定的高三,我时常朝妈妈发脾气,那时候的自己不懂的如何控制情绪,想想她当时白白受了我多少气啊。
直到读大学后,还是有很多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第一时间是找妈妈诉苦。比如办班刊的那段日子,感觉不能协调好大家的工作,结果也不满意。她听完回复我:首先,办班刊是你自己选择的,就不要后悔。结果不如人意的话,就要好好反思,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下次的时候改怎么做。最后她补充了一句:还有我觉得能办出来也不错了。其实她说的那些道理我都懂,只是听她讲出来心里会更加舒坦。
我想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并不只是作为一个综艺节目这么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需要。孩子们之前那种纯真美好的情谊,每个角色的改变,都能勾起我们的回忆,带给我们感触。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幸运的是遇见了愿意包容我们的人,他们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铠甲,我们心甘情愿为其改变。写到这似乎有些矫情了。那就用汪老的一句话结束吧: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愿每一个正在为家庭努力的你都能收获到温暖与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