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祥花
由县作协创办的《泥河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新增设了【小作家】栏目,刊登了小学生们的优秀作文。我为当今小学生的开阔视野和浪漫情怀及丰富的想象力叹为观止。他们整体跨越式的进步,来源于社会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与知识传播途径的广泛增多。这些都为小学生吸收丰富知识创造了条件,而新时代知识的多元化拓宽了他们的思维领域。很羡慕他们生在一个好时代!
六一儿童节将要到了,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些片段。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生存是第一大问题,国人在温饱的浴火中竭尽全力挣扎。我生长在小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是文盲,父亲只读初小,虽识得一些字,但他为了解决一家人的衣食,已拼尽自己的全部,没有精力辅导我学习,更没有余钱为我买课外读物。我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他们最朴素的言传身教。
“别跟孩们乱跑”“记得回家吃饭”这是小时候我接受母亲最多的言语教育。她只要我平平安安,身体健康。而父亲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时时刻刻似在告诉我,像他一样做一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那时父母整天劳作,身陷疲累困乏的囹圄,灵魂被饥荒禁锢,别说从他们身上寻求闲情雅致情怀,甚至连一首儿歌也没有听他们唱过。
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倒是学过几首乡土儿歌。记得有一个游戏:几个小伙伴分成两队,手拉手站成面对面两排,且搁着几十米的距离,每次一方邀请对方一人猛力冲跑手拉手之处,拉着的手松开为获胜,可领一人到自己队中,拉着的手没有松开为失败,便留在对方的队中。游戏开始前双方交替互喊:机机灵,跑马城,马城队,要谁来,要某某。还有一个游戏,也是几个小伙伴手牵手,是把其中一个围在中间转圈,口里不停唱着:刮大风,下大雨,里边住个白毛女。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儿歌了吧,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却也氤氲至今。还有编花篮、拉大锯等儿歌,算来总共也就这么五、六首,就是我童年儿歌的全部,还唱不完整。现在想来童年生活着实单调,但那时却也玩得疯,常常忘了回家,忘了吃饭,忘了母亲的嘱咐,因之时常受母亲的责骂。而待下一次玩起来,我还是会忘。唉,童年的小宇宙太小了,小的竟然放不下母亲的一点儿嘱咐。
也曾传唱过一首欢快文雅的儿歌——《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是记忆中最完整的一首儿歌。那时我只觉得它不同于小伙伴们平时传唱的儿歌,但我又说不清不同之处。如果谁会唱,就会觉得很了不起,有着鹤立鸡群的别样。于是我们都背地偷偷地争学唱起来,谁会哼一两句,便兴奋的不得了,仿佛自己一下子也了不起了。
现在回忆,正是这首儿歌让我萌生了幽雅的情怀。我喜欢如涓涓流水的欢快,如碧草青青的醉意,如花香鸟语的明媚,在当时学习气氛不浓厚的乡村中,它的最大魅力是让我对课本没有产生厌烦之感。至今,我仍喜欢沉浸在这种水长山阔的美好意境中。有人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在人生中的某一个不经意间获得的,是有道理的。
随着年龄增长,我的生活逐渐远离了儿歌,不管民间乡土的还是书本诗意的,通通不唱了,它们被少年的烦恼挤跑了,随同袅袅轻烟飘散的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取而待之的是愁苦的作业、开心的臭美、掩藏心底的小秘密,我不再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小女孩,不用母亲喊回家吃饭了。
初潮来时,肚子疼痛,躺在炕上泪眼婆娑。母亲坐在我身边,一边用手轻轻地揉我小肚子,一边破天荒地唱起了儿歌:肚肚行行,一天吃了三半升,屙一半升,尿一半升,剩下一半升给二板养精神(二板是我的乳名)。我惊奇地听着母亲第一次唱起儿歌,幸福的暖流传遍全身。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享受着母亲极致的宠爱,瞬间感觉肚子真的不疼了,在母亲的轻轻哼唱中,我睡着了。这是我有了少年烦恼后最幸福的一次,因为我不仅听到母亲第一次唱起儿歌,也看到了母亲脸上初泛起全家人饱腹的幸福。以后每当我肚子疼时便会唱起这首儿歌,肚子就不再疼痛难忍。我知道,一定是母亲无私的爱分担了我的疼痛。
前年,有一次母亲也肚子疼,我学着她当年的样子坐在她的跟前为她揉肚子。一边揉一边轻轻地唱着:肚肚行行,一天吃了三半升,屙一半升,尿一半升,剩下一半升给母亲养精神。那一刻,我看到母亲的眼里泛着晶莹的光。她一言不语,微闭双眼,似睡非睡。我也不打扰,她的神态像是回到了从前。我想她小时候肚子疼时,姥姥也一定为她一边揉肚子,一边唱着这首古老的乡土儿歌。
我的童年自然没有现在的孩子有着无穷的儿歌陪伴,但就是那么几首,甚至一首,给了我不尽的力量。我没有现在孩子广泛的、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没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只有着一种纯朴的思想:一生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而这些皆来自父母亲最朴素的言传身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