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天看书、听网课、刷知乎抖音,很努力的想要提升自己,但是生活确没有什么改变呢?
我觉得有以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学对,你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或者行动产生改变。从改变量的角度看,从低到高,我把学习的内容分为数据、信息、知识、规律。数据就是一串数字,只是让我们知道,没有触发改变,比如今天星期二,今天气温10摄氏度等。另外,所有我们没有看过的书籍、资料都是数据,写的再好,只要我们没看看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也不会触发任何行动和改变;信息是我们每天看过的新闻、文章、视频等,这些信息我们都是一番而过,有时有点感悟,但在不断翻阅信息的时候,感悟也就遗忘了;知识是让我们思想和行动发生改变的内容。比如我看了一篇介绍身体健康重要性的文章,对身体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认识,从而开始跑步锻炼。这才是真正的知识。你可以自己估算一下,你平时大部分时间看的书、视频、课程,有多少属于是信息,多少是知识呢?我想我们大部分的努力都是在翻阅信息,真正让我们发生改变的知识很少,这也导致了我们感觉学习没有用。
二、假学习,你掉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是不是只要我们努力,花大量时间来学习,我们的认知和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呢?有个故事可以形容这种情形,就是老鼠跑圈,老鼠在一个圆环内努力的奔跑,看似很努力,但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上也容易陷入这种陷进,即只注重数量和速度,一心想要跑得快,但没有在真问题上下功夫。我有段时间也给自己要求的100太难读30本书,总觉得书读多了见识就会升上来,但是书读完以后,再去看读过的书,讲的什么内容都忘记了,和没读一样。生活怎么可能会有改变呢?就算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但因为没有深入思考,只停留在了特定的问题了场景内,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换了个马甲,你又不会处理了,只能不断的学,最后自己的勤奋只是把自己感动了,工作生活确没有大的提升。
三、不会学,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还停留在学校时代,拿起书就开始从头读到尾,读到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这种读书方式盲目追求速度,但其实越快自己的收获越少,有很多关键的知识点没有领悟透彻,下次学的时候还是只能从头学起。比如你看书了解到了二八法则,自己认为自己懂了,没有停下多联系思考,下次你在另外的地方看见二八法则这个知识点,你可能已经忘了他的含义,也不知道它的运用场景,又得重新学习。好的学习方法不是以速度和数量来衡量的,而应该是要慢下来,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联系以往经验,向内寻求答案,而不是期望在外部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