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盘:关于“自我”主题的回顾

复盘:关于“自我”主题的回顾

作者: aec5938eccf0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07:09 被阅读0次

先回答一个小问题。周三的文章《真自我和假自我》中,讲了“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的故事,有不少朋友留言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这个过程,关键是有四句话从他心里升起:

终于可以不学习了!

你们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那是你们的事。

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那是你的事。

我就是我!

前三句话,让他放下了三个重要的外部评价,放下后,他就找到了自我。

还有一个关键是,他后来说,在这七天中,对父母没有丝毫记忆,像把他们彻底屏蔽了似的。但他不住校,是要在家吃饭睡觉的,所以这是选择性不注意,而这也让他放下了父母的外部评价。

延伸阅读:

选择性注意:指视觉系统每时每刻都会收到大量信息,注意过程需要选择重要的信息来进行优化加工,注意其中一个信息,抑制其他信息。通俗来说,就是在外界很多刺激中,只是注意到某些刺激,或者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留言中还有很多人问,做自己会不会太自私,会不会让一个人为所欲为,这个男生的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七天中,他能量爆棚,但并没伤害任何人。同时,还有很多朋友问,怎样才能找到感觉,做回真自我,成为自己。

这样问的朋友,可以试试完整地完成本周预告中的作业:列出十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并规定一个完成它们的期限,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它们。

这个作业,是我从一位同行那里学来的,我在我的文章《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中详细讲述了他对一位女士Anne的治疗故事。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武志红”更新了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Anne给自己列的十件事情都不是大事,都是可以立即去做的,例如吃一顿海鲜、泡吧、请假、和上司吵一架、去香山看红叶等。这十个未完成的愿望完成后,本来想自杀的她,感觉自己不仅活过来了,甚至整个人都变了,她决心痛痛快快地做自己。

愿我们都能体会到成为自己的感觉。

“自我”主题复盘

1. 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

谈到自我,就必然涉及两个方面:如何觉知自己,如何认识他人。我在第一周介绍了我是如何识人的。

在三篇文稿中,我介绍了我自己理解的“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自我的疆界、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

自我稳定性,讲的是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保证“我”不崩塌;

自我灵活度,讲的是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觉知到“你”,并调整“我”。

自我力量,是“我”的事;而自我疆界则取决于对“你”的感知。

自我组织力,讲的是抗压力,特别是,自我崩溃后,一个人能否,和以多快的速度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自我。

这五个维度中,稳定性、灵活度、疆界和组织力都可以变化,而自我力量似乎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东西。不过,这也纯属我个人判断。

在这周的问答中,我特别讲了“我如何识人”。因为虽然有理论在,但这才是我识人时的直接方法,其实就是凭感觉。

↓ 一键回顾:

自我01 - 自我的稳定性与灵活度

自我02 - 自我的疆界和力量

自我03 - 自我的组织力

问答 | 我如何识人

问答 | 完善自我的关键

2. 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第二周,我们介绍了三位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论。

先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超我和自我。

接着介绍了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他认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还特别介绍了他的现象场概念。现象场,是指一个人的体验发生时所在的时空。

我们还介绍了温尼科特的自我理论,他说,每个人就像是一个能量球。那么,你的能量球是伸展的,还是萎缩的?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句话: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也就是养育者,以滋养出孩子的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则是精神分析学家。

温尼科特是弗洛伊德的徒孙,但在如何对待本我和超我的态度上,他和祖师爷完全不同。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如兽性,该被超我驯服;而温尼科特则说这样人就太可怜了,一个人不该失去他的野性力量,相反,当本我被鼓励后,一个人会自然地发展得符合道德。

这一点,温尼科特和罗杰斯是一样的。罗杰斯更是强调,一个人必须成为他自己,而成为自己的人,也是人性发展程度最高的。

罗杰斯和温尼科特的话,让人听着舒服。但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那么害怕人的兽性,这就要进入第三周的内容。

↓ 一键回顾:

自我04 - 本我、超我和自我

自我05 -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自我06 -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自我07 -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问答: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是“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也就是俄狄浦斯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温尼科特说,一个人就像是一个能量球,但能量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说,是性能量。

这不是一个比喻,而是非常直接的说法。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快感中心会不断变化,这导致了性心理发展,也就是人格发展,一共有五个阶段。

有发展,也有固着和退行。如果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分满足或太匮乏,都会导致固着,就是说,会一直寻找这一阶段的满足。如果在高级阶段受到挫败,人会退化到低级阶段,寻找低级阶段曾获得的满足。

人最容易寻找的满足,就是口欲期的满足。著名的“奶头乐理论”,也是同样的含义。

延伸阅读:

“奶头乐理论”,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和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一个新奇的战略名词,Tittytainment,由奶嘴(Titty)与娱乐(Entertainment)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意思是说,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什么目的呢?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很毁三观,这一周内容最毁三观的,应该是肛欲期了。肛欲期的大便有很多含义,但我们集中讲了一个含义,大便是孩子的第一份创造物,孩子对待它的态度,会影响他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创造物,由此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金钱观的源起。

性器期,即俄狄浦斯期,也很毁三观。因为讲的是,孩子的攻击能量会指向同性父母。好在弗洛伊德说的俄狄浦斯情结已经被大家熟知,否则这绝对是最毁三观的部分,远胜过大便就是金钱的说法。

我们专栏内容没有太过于赤裸裸,因为这是挑战社会文化规范。这其实就在说,不能太本我,因为超我不允许。这样,我们就有点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强调,要用超我驯服本我了。

↓ 一键回顾:

自我08 - 口欲期:吃货的源起

自我09 - 肛欲期:金钱态度之源

自我10 - 心理罪:俄狄浦斯期

自我11 - 潜伏期和生殖期

问答:给觉知留下空间

4. 成为你自己

第二周和第三周,是最晦涩的两周内容,在留言中很多用户说听不懂,而到了最后一周“成为你自己”时,我就没见到一个人说听不懂了。

这周的概念都很容易理解,包括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精神胚胎论、真自我和假自我等。

这周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故事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苹果的味道”,还有我的一位来访者的故事——“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这样的故事显示了,如果一个人完全跟随自己的感觉,他的感官充分打开时,会进入出神入化的迷人境地。

这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感觉”。蒙特梭利说,精神胚胎的养料就是感觉,而感觉,是“我”和其他事物建立关系时的产物。但如果“我”和其他事物间,插入了“你”的评价,这时感觉就被破坏了。

懂得这一点后,再回到第一周的《我如何识人》这篇个性化的文章中,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和其他使用直觉判断人的朋友,识人反而那么准。

↓ 一键回顾:

自我12 -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自我13 - 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自我14 - 真自我和假自我

问答:尊重你的感觉,聆听你的心

在“命运”这一章中,四周内容的逻辑很严密。后一周的内容,都是解构了上一周的说法,而整合到一起,又非常好地说明了,外在命运和内在想象是如何相互呼应的。

但“自我”这一章的四周内容,就没有这么严密的逻辑了,我是在通过介绍各方面的关于自我的理论,来强调“成为你自己”的原则。

但这一周内容也有一条主线:如果说本我是“我”,而超我是“你”,我们会看到,最初“我”的本能喷涌而出,都是需要权威的“你”的允许和滋养。

而最初的权威,势必就是父母等抚养者。所以实际上,我们都是在关系中,才能“成为自己”。

这就引出了“关系”,我们下一章的主题。

这一章很值得期待,对于精神分析不是非常了解的用户来说,你会发现,人际关系的奥妙,远远超出我们的认识和想象。

用户留言

甜小腻

255 赞

做自己≠自私突然想到在经济学里有个讨论,每个人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也不等于人人都无脑自私。因为人是生活在协作关系里的,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关系”就会发生制约。我知道假如我“自私”到伤害你的地步,你就会反过来报复我,那么我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会合理的,不伤人,因为我知道,你也是和我一样的人~做自己是宣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人,我好好做人,为什么会自私伤害到别人?退一步来说,如果自私伤人,那这个世界会给我反馈,修正就好了~

8月25日 18:12

懒羊羊

190 赞

上武老师的课,我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流泪,心理却是越来越轻松。记得体验能量球那节课,我一直不敢做。几天前体验了第一次自己的能量球,当时啥都没感觉到,连个透明的感觉都没有,仿佛自己什么能量都没有,这让我感到恐慌。第二天鼓起勇气又体验了能量球。当脑海中浮现自己第4个缺点时——是的,我的5个形容词全是缺点——心里突然难过的进行不下去,脑海中反复出现第4个缺点,眼泪刷的就流下来,手也开始发抖。好不容易体验完,我睁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自己从另一个世界回来。那天之后,我感觉自己冲破了什么东西,开始相信自己了。每哭一次,我心里破碎的地方,就愈合一点。武老师的课,比我以往买的任何书课程咨询以及亲朋安慰,都更治愈我。这是最值得课程,没有之一。以上,我今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认认真真地表扬一次武老师,谢谢你!

8月25日 19:36

绿光森林

125 赞

很期待“关系”这一章节!

8月25日 18:14

Luke

119 赞

谢谢武志红老师。我觉得这199的专栏至少值1999。

8月25日 18:22

彭文峰

109 赞

感觉要真正活出自我,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要把外在的面具都剥掉,要放下自己的自尊,面子,放下这么多年形成的信念,放下超我,放下外在别人的评价,想想都觉得挺难。同时,想着想着,也充满期待,真正活出自己感觉的时候,生命肯定很精彩。

8月25日 18:20

清风明月

103 赞

看了肛欲期的文章后,带着好奇问自己八岁多的孩子:“你喜欢自己拉的粑粑吗?”他爽快回答喜欢。问他:“为什么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这是我创造的啊!”真是太神奇了!

8月25日 22:56

Vera 留墒

73 赞

学到现在最大的收获就是: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呢?大概就是热爱那个经历了无数的奋斗与努力仍然平凡和普通的自己吧。之前一直自卑而且孤独,想来是自己内在的父母一直在否定内在的小孩,所以即便在别人看来我并不糟糕,我却有着深深的自卑与无力感。不能做个100分的人,那就快快乐乐的做一个60分的人吧!

8月25日 19:25

妙法莲华经

65 赞

有同学说这个值1999我觉得对。但我觉得这个要值一千九百九十万。要感恩老师,感恩得到平台,感恩这个好时代。感恩一切未来专栏十万乃至三十万的同学们。不是我们每个人众筹199哪来大家一起和这么好的老师学习?所以中国未来太有希望了。我们真有个好时代。

8月25日 20:05

蛋黄派

54 赞

8月初订了武老师的专栏,一路赶来,终于跟上了大家的节奏。虽然有些内容还没有好好消化,但是听从武老师的建议,慢慢来。接触了武老师的心理学之后,才发现自身的性格形成都源于童年时期父母对我的权威期待(老实,内向,不爱说话,懂事),慢慢的就内化成了我对自己的自我预言,然后我就确实长成了这样的性格,同时也是一个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没有自信,也容易自卑,遇到问题立马会在头脑中对自己评判对错,给自己贴标签,导致恶性循环。觉知自己开始后,我才发现,多年来我对自己是有多么的苛责,现在,我慢慢地接受自己,放下头脑中对自己的批判,不给自己贴标签,当做到这些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暗夜里,原本一直沉没在水中的我,把头慢慢浮出了水面,同时在四处张望。我想这会不会是那个真正的自我,被压制了许久的自我觉醒了呢?虽然只是探出了头,还没有完全整个离开水面,但足以让我惊喜,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同时对我当初订阅这个专栏的决定感到骄傲。感谢武老师!

8月25日 20:37

狂奔一族

40 赞

这一章的课程让我能感觉到自己在进化。原本不喜欢小孩的我,也能开开心心陪一岁多的小侄子玩,观察他的肛欲期行为。小家伙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撒泡尿,然后提醒我: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肛欲期的典型行为啊,好神奇。我能感受到他跟我分享成就感的喜悦,完全没想过脏的问题。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反而没有负面情绪,感觉很安宁很幸福。

8月25日 18:46

吃草马~

35 赞

今天忍不住要留言。主要是想说出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在公司,跟Leader说话都是“唯唯诺诺”的,现在明白了要活出自我,现在讲话挺直腰板,不卑不亢,感觉真的棒极了,以前请假也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一般,现在分轻重缓急,要事优先~非常感谢武老师,已成“武粉”,还要继续跟老师学习。每天都进步~

8月25日 20:42

A星星田

34 赞

看到有人说武老师的课应该值1999。我觉得对我来说武老师的课是无价的,因为武老师已经改变了我的人生,甚至我女儿的人生。谢谢武老师,谢谢罗胖!

8月25日 22:03

奔的4

26 赞

萧峰重义,死了;慕容复重江山,疯了;鸠摩智重武功,内力全失了。而看似笨笨傻傻的段誉,倒是和每个人都能说上话,和每个人都能和平共处,这是不是因为处理好了关系这门大学问?下周期待。

8月25日 19:25

Crystal

23 赞

这周最印象深刻的是高二学生的七天故事,学到三句话:1、他们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是他们的事2、他爱我,还是不爱我,是他的事3、我就是我之前,我是一个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总是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活的很累。习惯攻击自己,从不为难别人,只会为难自己,总是忽略自我的感觉。经过这几周学习,我开始在释放那个本我,在慢慢找寻本我的感觉。老师讲到俄狄浦斯期,还是能勾起一些回忆的,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原来这是正常的。对于\"关系\"自己觉得真是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期待下周课程。

8月25日 21:59

石先生

21 赞

高二男生的故事太好了,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那个第一时间冒出来的话。前一阵我就有这样的体验。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一向对父母还算恭敬的我,在同一天分别跟父母大声冲突。恰巧第二天过生日。于是我就自己外出一天,自己吃饭,买衣服,算是过个生日。我内心当中就冒出了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做我自己。”想到这句话整个人释然了。然后不断重复和暗示自己要成为我自己。想想自己就是个外部评价很严重的人,一直在乎父母的感受,他人的感受,从来没仔细考虑过自己的感受,这不好。借这个机会算是跟过去做个割裂,只做做自己,让这种感觉排山倒海般涌过来。很感谢武老师的文章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内心变化的原因。并深刻感觉认知武老师太晚了。最近开始读《身体知道答案》和《为何家会伤人》,感触很多。

8月25日 18:16

慢魚

18 赞

我在思考着命运,撰写人格的特性;自我本我俱逢迎,出墙超我的红杏。人格发展的理论,三观毁目不转瞬;口欲肛欲性器期,潜伏青春不停顿。

8月25日 20:07

爱留白

17 赞

很期待下一章,毕竟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抱持的环境中长大,自我已被埋得太深,关系中的他人或许能变成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找到自我呢?

8月25日 18:41

四月天sky

16 赞

我以前就知道复盘,可是从来不做,大概是懒的思考吧。现在我要突破自己,主动复盘。这一个月关于自我的学习,确实对自己更了解一些了。第一周,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我当时候给自己打的分数分别是3,2),自我的疆界(我的疆界很容易受影响),自我的力量,自我的组织力(自己觉得自我组织力还不错)。第二周,三位心里大家,弗洛伊德 自我 本我 超我温尼科特 抱持 能量球(没有试试)罗杰斯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第三周,印象深刻,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欲期(我把这一节分享给我男朋友,他看后说,他小时候梦见他杀了他爸爸,当时候很害怕,看了之后,原来这是那个时期很正常的,他也释怀了)。潜伏期,青春期。第四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我是自己看自己的,很少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精神胚胎,(没有很重视,感觉离自己比较远),真自我和假自我,问答,复盘。

8月25日 18:44

走向远方

14 赞

听的最好的心理课

8月25日 22:42

清风

14 赞

爱上我自己,尊重并信任我自己的感觉,听从身体的语言!当我爱上我自己时,我的能量也将爆棚,你不爱我都难!

8月25日 20:00

鸣沙石

14 赞

通过串讲,对课程整体情况更加清楚了。这几周的课程充分说明了我从哪里来,自我如何生长出来的,外界环境是如何影响自我形成的。我的感觉是,自己的最直接体验是最幸福的事情,如果能自如的完成这个阶段那就是活出了自我!

8月25日 18:19

遇见

13 赞

谢谢武老师!我真心的表达我的感谢!虽然很少留言,但一直默默地努力学习,因为是第一接触心理学,总怕自己很差,所有的课总是听好几遍,似乎能把自己的意识唤醒一般。真的就在今天,我跟随自己的心,尊重自己的感觉,解决了困扰我36年的家庭关系状态,我向亲人敞开心扉,弟弟也解开了与我多年的结,我们坦然面对,表达心中的亲情。我想这是武老师带给我的全新体验,英雄之旅,我来啦!

8月25日 21:26

Bryant

13 赞

学了“自我”这些内容后:我的改变是,我选择做的事情,会问下内心的感觉,然后做了后会认真体会下身体的反应。我发现我现在说多起来的两个字是“很爽” 让我感觉的早到自己,这种FEEL倍爽! 谢谢武老师,宝木老师声音也很棒 很享受! 谢谢! 期待“关系”

8月25日 19:15

拖出去斩了

13 赞

写出想做而没做的十件事,我想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1,发现自己本我的需要。因为也许我们一直在为他人的意志而活,那么这些体验也就不是自己的。罗杰斯说:“我”是一个人过去体验的总和。既然体验是别人的,这个人应该也不是自己。物理上明明是自己,却一直被外部牵引,受制于外部评价,这种重压不仅不舒服,被它压制的东西应该也不会长久; 2,本我需要滋养。假如一直以来,本我都被超我紧紧扼住,那么即使发现了本我的需要,即使一次、二次体会到原始的生命的快感,我觉得,本我也不“敢”或者不习惯持续这样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次尝试的机会,给本我以滋养,让本我苏醒,也让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找到一种均衡。对于本我来说,说出你的需要,超我才会尊重你的需要、才会重视你的需要,才会让步于你的需要。那么未来,我想会形成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做任何事都会充满动力,不需要再迫于压力,超我也会变身成一个,在流畅、健康、积极的本我力量基础上的存在。

8月25日 18:58

小莉

12 赞

自己在处理关系时,就是一味的顺应别人。不强势,内心很累,很期待武老师的关系。

8月25日 18:48

janny

11 赞

最近老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儿童时期的好多事情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想起那句话:身体经历的事情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8月26日 11:00

郭少娟

11 赞

老师,没想到心理学这么美!有好多好多没有发现的东东!感觉自己也许就是一苞米!但其实可以丰富自己成爆米花!!!!!

8月26日 5:52

Yanfang

10 赞

经过几周的时间,慢慢找到感觉了。最初感觉武老师的文章晦涩难懂,硬着头皮听下来,逐渐理解其中的道理。一直以来,我生活在外部评价体系里,我现在分析它来自于小时候父母过严的管教和过多的负面评价,所以一直想讨好他们。延伸下来,就是讨好所有人,讨好老师、朋友、陌生人。我一直喜欢独处,感觉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现在想想,应该是讨好别人太累了,所以选择逃避。讨好别人,失去自我,换来的是自卑和别人的轻视,尽管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别人的相处中总处于弱势,当有利益冲突时,总倾向于主动放弃,认为这样可以维持关系,而内心是抵触的。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开始觉着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开始慢慢的改变,活出自我,同时,抱持我的女儿,让她的本能自由流淌,迎接属于她的生活!

8月26日 4:07

求忽略此留言

10 赞

“自我”在于要成为一个“人”,既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也不是为所欲为的魔头。

8月25日 21:41

安默

9 赞

快近知天命的我,开始学习武老师的心理学课,收获很大,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人自我的存在感很弱,从小就被环境要求当"红小兵""毛主席的好孩子"所有的评价都是外部评价体系来决定的。我反思自己,真正的自我被一重重的角色包裹,自己的生存也一直被周围的各种关系所主导。释放自我,找到自我的野性比年轻人难的多。非常期待武老师的关系分析,能一层层剥开我的束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盘:关于“自我”主题的回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v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