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岗前研修的第二天,按工作安排,是陈主任和李干事讲座,陈主任的讲座主题是《班主任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李干事讲座的主题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如何规范日常行为》,这两个选题都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的。两位领导也非常用心,提前准备,不但PPT做得漂亮,而且内容也很接地气。
陈主任的讲座主要突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跟学生的关系好了,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班主任说,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无疑是具大的帮助。小杨是电商班的学生,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忙着打拼生意,很少管她,养成了她任性和散漫的性格,她认为父母不爱她,父母说话她故意唱反调,逆反心理很严重,平时有什么心事从来不跟父母说。
马老师是小杨的班主任,平时对小杨甚是关心,知道他吃不惯食堂的饭菜,经常叫她到家里去吃饭,这样一来二去,小杨把马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姐。有什么话都会跟她倾诉。有一次小杨心情不好,父母经常不回家,她想买一个电脑,但父母认为买了电脑会影响学习。小杨感觉到父母不爱她了,整天垂头丧气。马老师观察到这个问题,及时找他谈心,帮助她树立学习的信心。正因为有马老师的关心、关怀,小杨才会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老师与学生如何建立好的关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只有自己热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去爱学生。在《孩子们,你们好》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情愿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美好。教师爱岗敬业,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什么样的孩子教不好呢?所以说职业认同感很重要。
2、教师要经常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某种信息,他们可能心情不好,可能受了委屈,可能跟同学闹了矛盾,这个时候老师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些行为,可能会让学生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老师及时与学生谈心,聊天,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孩子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最信任的人,这时候,他们心中有什么不快或喜悦都会找你分享,这样,师生关系好了,一切都好了。
3、与家长的关系也要保持良好。老师还要经常去家访,了解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家长交心,让家长认为你这个老师是尽职尽责的。这样他们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会十分放心,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状况,在处理起来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复杂。
我觉得,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因而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归宿。关系,是教育的一切。要看到孩子的问题,只有跟孩子“摸爬滚打”在一起,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在思考什么,教育最怕的是站在大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审判”孩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时刻感觉到他的主体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自我教育才会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