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迁书院】2022实战营
03组-如心-八大问教你怎么分析和整理信息-(5/9)

03组-如心-八大问教你怎么分析和整理信息-(5/9)

作者: 学习者如心 | 来源:发表于2021-10-05 21:46 被阅读0次
    《这样读书就够了》
    那么缺少上下文怎么办?再次回到便签法“在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己”的原则:不抱怨学习素材,给自己提要求。我们要提升学习能力,我们自己来给它添加上下文。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这些问题并非泾渭分明,主要为了提供思考方向,一般不需要逐一问下来。当遇到新信息时,能否熟练和适当地应用这些提问,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是给读者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每天喝够8杯水,身体才会健康。”成为很多人日常饮水量的标准。

    “孩子,这是视频里分享的学霸学习方法,你也试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会获得很多信息,它也许来源于书中某段话、某个小视频、别人的一句话,或者是网上一篇文章等等。

    在很多时候,我们获得的信息呈现碎片化,如果我们不寻根问底,直接照着去做,时间久了,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拆页中“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方法,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把获得的信息补全,然后再决定是否应用。

    1、分析信息。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1)前:往前追溯,作者是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信息?当我认为某件事情或者某个观点很重要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这件事(或者这个观点)很重要?

    比如:你生病发烧,医生询问日常起居后提出,“平时多喝水,别熬夜,别喝酒”。我们可以往前追溯,医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因为你平时很少喝水,凌晨才睡觉,每天要喝酒,从而造成免疫力低下引起发烧。

    2)因:作者提出的信息,是在排除哪些原因假设后,得出的信息?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比如:生病发烧,医生会想到很多原因,是病毒感染还是受了风寒?暴饮暴食引起的还是平时饮水量太少引起的?把想到的很多原因一一排除,最后找到发烧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想一想,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呢?

    3)后:按照给的信息,做了以后会怎么样,会有什么好处?

    比如:生病发烧,按照医嘱,病情会慢慢好起来,抵抗力会慢慢增加,少生病。

    4)果:不做的后果是什么?会有什么坏处?

    比如:如果不遵照医嘱,发烧有可能会引起并发症,身体状况更不好,身体不好会影响工作等。

    2、整理信息: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1)适(适得其反):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有没有相反的观点?和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比如:在《学会写作》一书,提出一篇好文章,需要为读者提供新知,创造价值,作者引用了例子,称他正是因为用了这个办法,使阅读量暴增。

    我们用相反的观点可以提出,比如明星的文章写得并不好,没有提供新知和创造价值,却会获更多人追捧。

    2)用(使用条件):自己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不管用?

    比如“一篇好文章需要为读者提供新知,创造价值”,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作者要不断输入,充实自己,而且要明白面向的读者是什么层次、哪个领域的人群等等 ,这些都要考虑的前提。

    3)边(旁敲边鼓):在看到这个信息后,想一想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人(行业)是怎么看待类似的问题?

    比如:“一天喝八杯水”,从生物学上看,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喝水;从化学角度来看,水是良好溶剂,要多补充水分;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多喝水对身体好。

    4)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你看到的信息区别在哪里?边界在哪里?

    比如:前天看到文章说“一天喝八杯水”,今天看到文章说“身体给渴的信号再喝水”。

    信息的区别在于身体状况不同、饮食口味的不同,一年四季温度的不同等等。

    “前因后果、适用边界”适合遇到获得的信息不全,而自己又想运用时。

    在去年,看到一篇文章说人应该吃八成饱,而且应该吃素食,那样对身体好。我决心改吃素食。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八成饱,而且素食。意料之中的,体重开始下降,走起路来也感到身体开始变得轻盈。为此还沾沾自喜,认为找对了方法。

    两个月之后,身体慢慢出现了不适。先是本来可以做15个俯卧撑的,数量慢慢呈递减趋势。接着开始走路大踹气,头晕、内分泌紊乱。

    大惊之下,回复过去的饮食,身体也逐渐恢复,从那以后,一听到谁说素食,我就会问一句:“你觉得自己身体适合吗?要注意身体变化呀”。

    反思:

    1、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看到“吃素食对身体好”时,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2、对素食的概念不清,认为只要不吃荤的就行,平时吃的种类太少,营养素不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组-如心-八大问教你怎么分析和整理信息-(5/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xn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