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行业还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电商及互联网平台及新兴科技平台等四大参与主体。
一、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为发力点,占据优势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参与者,依托稳定、低成本的资金,专业的风控体系在现阶段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以信用卡和零售信贷产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其中,信用卡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产品及服务形式。近几年,受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及技术创新影响,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提出零售转型战略,在消费金融业务上发力。面对监管、牌照、资源及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多家商业银行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入股消费金融子公司,开展差异化经营策略。
2018年,银行信用卡信贷规模占我国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规模的77.84%,信用卡信贷余额达到6.85万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银行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7.42万亿元,累计发卡量7.34亿张。
在业务模式上,商业银行主要在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一定的客户基础,专业风控及成熟征信系统为市场中较为优质的客户提供购车分期,装修分期,分期商城,账单分期,现金分期等一系列消费信贷产品服务。但缺乏丰富的消费场景及流量;由于风控管理严格、审批流程较长,用户体验不佳。
2018年,招商银行以37938.36亿元的信用卡消费交易额排名第一。
除传统商业银行外,后起之秀民营银行也在向消费金融领域发力。相较传统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业务模式上实现纯线上互联网化的运营;二是,风控管理、反欺诈及精准营销等技术能力突出。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及新网银行在17家已开业的民营银行是目前国内从事线上信贷业务的民营银行。
未来几年,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业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致力于零售转型时最可能的趋势是,金融科技的转型,在底层系统架构中从集中式架构转为分布式及开放式架构;业务流程的简化,提供用户体验度;使金融科技和场景深度结合,实现场景金融。
二、汽车金融公司:背靠厂商,汽车消费金融主要提供者
2013年-2018年,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保持稳定的增长,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其中24家主要股东为厂商,1家为经销商。截至2018年底,25家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为8390亿元,同比增长12.66%;零售贷款余额为6360亿元,同比增长13.51%;不良贷款率仅为0.3%,大幅领先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整体上看,相比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低啊款和信用卡汽车分期,汽车金融公司覆盖的用户群体相对较低,利率较高,贷款期限为1-5年。但是,具有办理速度快及风险管理能力强的特点。
从行业竞争及发展趋势看,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及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各有所长。汽车金融公司的渠道模式逐步从线下走向线上轻资产化。而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不断精细化、崔志华汽车消费金融场景。
三、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是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竞争者
随着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日益发展及壮大,两者都在布局金融业务并成为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竞争者。电商平台具有丰富的交易场景和庞大的流量,基于消费者购物数据,具备一定风控能力,最终形成消费金融闭环;而大型互联网公司具有流量、数据和技术优势。
两大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关联的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民营银行等机构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现金贷款,商品分期等。从牌照上看,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美团及滴滴旗下都有网络小贷公司,百度和苏宁拥有三大放贷业务全牌照。
主要电商平台及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牌照从产品上看,依托丰富的消费场景,电商平台可以提供消费分期产品,而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缺乏消费场景下主要提供现金贷款产品和导流服务。
现借贷,在消费金融行业中,电商平台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强,但多家平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用户是自家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各平台主要通过网络小贷公司进行放贷业务,面临资金合规性问题。主要为资金来源渠道窄,发行大规模ABS产品后杠杆率超过监管红线。科技子公司在监管趋严、资金成本高级技术能力突出的综合因素渠道下,转型开放科技平台向B端发力,对金融机构等输出技术能力发展科技助贷和导流助贷业务,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四、新兴平台:处于劣势地位,主要提供助贷业务
新兴平台主要指乐信、趣店、玖富数科等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模式、应用、流程等方面具备技术能力,可以为消费金融市场中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在业务模式方面,受拍照和资金的限制,助贷业务是金融科技公司重要盈利来源。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服务于下沉客群,借助科技优势和流量优势,现阶段主要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助贷以及风控、营销、运营等各环节的金融科技服务。
从助贷业务发展原因看,是资金和流量两者之间不匹配造成的。在近5年流量入口向线上走的趋势下,场景方拥有大量流量但缺乏资金来源,而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强但流量匮乏,这样优势资源互补,助贷业务逐渐兴起。
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各市场主体的投入,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几年将呈现持牌化、科技化、竞争加剧三大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