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你从中学到什么?
这个药是好药,也是刚需,客户群也找到了,但地推为什么不理想?答案就是没有解决信任度问题。后来如何打开销路的呢?
社群营销,找到种子用户,然后就是找到意见领袖,还有美女IP做联合发起人,然后利用各种病友群裂变,销路就开了
----------------------------------------
我在凌晨1点钟打开电视开始看《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
不知大家留意没有,这部电影不仅道尽人生百味,更是一部现实版的社群营销教科书。
下面我结合这几天的课程,给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影片中的社群思维:
影片中程勇是怎样靠社群营销发家的?
程勇受白血病人吕受益的请求,从印度走私一批专治慢粒白血病的仿药回国。
为了把药卖出去,两人偷偷潜入医院和病人聚居区,向病人及病人家属推销,但是根本没人愿意相信他们。忙活好久,一瓶药也没卖出去。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白血病人群主(刘思慧),说服了她使用他们的药,并帮他们向其它群主推广,又在刘思慧帮助下认识上海所有病友群的群主。销路一下子打开了。药还是一样的药,价钱还是一样的价钱,可是大家愿意买了!
从一开始的闭门羹,到后来的供不应求,最根本的变化只是他们打开了社群的大门,利用了社群的优势。
他们的社群营销的思维路子是:
1)定位好产品
2)找到领袖
3)搭班子
4)建机制
5)造系统
6)裂变式传播
7)收钱
第一【产品定位明确 】
专治慢粒白血病的仿药 卖点:疗效一样(药性相似度99.9%,药效几乎相同),价格便宜(剧中进口4万元一盒,仿制卖给患者5千)
第二【搭班子】:快速逐渐铁杆队
程勇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成功。于是程勇 将会英语的刘牧师、屠宰场的黄毛、当初提供商机的吕受益以及为女儿筹钱治病在夜场跳钢管舞的刘思慧招进自己的队伍,成立了五人团队
分工明确:程勇负责对接产品渠道,刘牧师负责电话沟通、王思慧负责对接群主,吕受益负责数据统计,黄毛负责流运货,5人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团队。
第三【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吕受益、刘思慧、刘牧师在电影中扮演了双重身份,既是卖药人(运营人),又是买药人(用户)。作为白血病人这个社群中的用户,他们是核心用户群体,程勇给他们的药价是一瓶 3 千块。
对于其他群主,他们属于社群中的“局部领袖”,能影响到自己所覆盖的粉丝群体。程勇给他们的药价是 8 折优惠(4千块)。
而那些普通的用户群体就需要承担全额 5 千块一瓶的药价。
第四【建系统】:
产品有了,团队有了,分配机制有,接下来他们利用社群做裂变增长
程勇吕受益找到了一个白血病人群主(刘思慧),说服了她使用他们的药,并帮他们向其它群主推广。通过圈子的力量,药还是一样的药,价钱还是一样的价钱,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几乎是零成本的吸粉和裂变方式,正所谓盲目奔走不如圈子力量
是不是和我讲的打造牛逼社群核心一致,有了产品【定位】程勇领袖再牛逼,没有团队【搭班子】,产品照样卖不出去,没有利益关系【建机制】,没有干劲,没有群主参与引流裂变【造系统】,是不是也不能让产品迅速变现?
成功是系统的,失败是片段的!
你要什么 ?学什么? 跟谁学?
你想好了吗?来吧!我们一起成长!加油我在真爱课等你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