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首先说,我们做产品的终极目的是——打穿需求,直达欲望。市场需求是一切商品的起点,但满足人性和欲望才是一个产品能够存在的唯一原因。
我们常说,用户需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在墙上打个孔。但用户真的需要在墙上打个孔吗?其实不是,用户需要的是把照片挂在墙上。但用户真的需要把照片挂在墙上吗?其实不是,用户需要的是通过照片感受到美好的生活。但用户真的需要美好的生活吗?其实不是,用户需要的是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多巴胺。
那具体该如何做呢?他说一个成熟的产品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它们分别是:
- 投入期。刚刚起步,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
- 成长期。开始获得市场的认可,业绩开始增长;
- 成熟期。占领了不错的市场份额,开始赚钱了;
- 衰退期。用户需求逐渐改变,现有产品失去人心。
一、投入期
投入期的核心是创新。新产品的创新从三个方面入手: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
核心产品
核心产品最重要的是功能。如何在功能上创新呢?人们最底层的欲望是懒惰,懒惰是用户需求取之不尽的来源。比如,最早人们想去远方见朋友坐马车,后来卡尔·本茨和福特发明了汽车,于是人们开始乘坐汽车。那能再快点吗?于是又发明了飞机。那能不能不亲自去呢?于是发明了电话、移动电话和视频电话。
形式产品
形式产品最重要的是外观。如何在外观上创新呢?比如很多人的下午茶是一块饼干、一杯咖啡和一块方糖。那可不可以把饼干做成杯子,然后抹上方糖,把咖啡倒在里面呢?它的内容和功能都没变,只是形式变了,就成为了很独特的产品。
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很重要的一项是服务。比如有个品牌叫男人袜,消费者可以像订阅杂志一样订阅袜子。这是因为他们把袜子定位为生活耗材,提供订阅服务,把一次性的购买变成了长久的订阅,产品形态就立刻不同了。
投入期的三种产品形式二、成长期
成长期的核心是扩大销量,扩大市场份额。怎么做呢?通过可感知价值对抗可理解价值。
产品本身所表达的价值主张是可理解价值,企业和产品主张是什么,就是什么,要通过不断重复才能内消费者记住,而可感知价值更有助于获得市场份额。比如“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它说自己电池续航能力强劲,不断重复,消费者也就认为它的电池不错,这就是可感知价值。
那怎样才能提升可感知价值呢?性价比是大多数产品的主要卖点,只要做到足够高的性价比,用户就能感知到。比如小米手机,不到10年就进入世界五百强。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升可感知价值。比如洗衣粉,怎么能让用户感觉到洗衣粉中的活性酶呢?可以在洗衣粉里加一些红色、绿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就是活性酶吗?不是,活性酶没有颜色,但是把颗粒做成有颜色的,用户就能直接感觉到。
三、成熟期
成熟期的核心是利润。在前面两个阶段,通常都是通过单品、爆品切入市场,快速获得发展,占领市场份额。这些阶段是粗放型的,一切以发展为纲要,但到了成熟期之后,突然发现再无法达到以前的增长速度,也就是遇见了瓶颈。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守业,用更加微观的细节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小米一开始只做手机,到今天小米的产品已经非常多了,电视、充电宝、插线板、音箱、牙刷…什么都做。为什么?用小米自己的话说,这叫烤红薯生意,既然我有这么多用户,为什么不顺便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呢?满足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就会吸引更多用户,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在成熟期,产品组合策略是最重要的产品策略,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巩固市场地位。
四、衰退期
衰退期的核心是成本。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来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
一切存在都有生命,技术和产品也不例外。当新技术来临时,再强大的产品都无法对抗,比如10年前的诺基亚是手机行业里的王者,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变成了一个集通信、社交和娱乐于一身的产品,当年的优势突然消失。
这个时候,要鼓足巨大的勇气转型,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