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了这一本书,我也想认真的写个书评。
也许书的名字听着很低俗,但是作者的写作水平真的不是盖的。我非常佩服这种写什么都栩栩如生的笔下功夫。
整本书,看完给我感触最大的人物是安元志,我很喜欢他的字,霜天。
他明明是个从军之人,取的字却像个读书人,这大概和书香世家的安家分不开;反观上官睿,字卫嗣,听起来却像个武夫,但是和他哥上官卫朝很相应。
安霜天,他告诉范红桥的名字就是这个。
他与范红桥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这个平凡女子的身影,从此再也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抹去。他无疑是爱红桥的,我一开始不能理解他抱着红桥尸体的感情,但是看着他在往后的时光里每当要下重大决定的时候就掏出放在胸口的红桥绣了一半的鸳鸯手绢,我越来越心疼他。
最后的最后,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永宁时,他还是想起了范红桥,掏出了手绢,只因为她喜欢永宁这个名字。
尽管此时他已经有了很多女人。
安元志。
我不是个看小说会哭的人,安元志这个非主角的人物,惹我哭了三次。
我总共看这本书就哭了三次。
第一次,袁威死,众多军士战死沙场,场面洪大又悲凉,这场云霄关之战描写的特别波澜壮阔,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安元志发现袁威尸体时候的反应,戳我的泪点,不只是为了袁威去世,也因为太多太多将官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给了这战场。
第二次,安锦绣出宫。安元志,他小心翼翼地对他姐说,姐,这个泥坑不好走,我可以背你吗。
背着姐姐走完这个泥坑,他们姐弟从此就不再相认了,所以,就像最开始一样吧,他背着他姐,走着铺满花瓣的路,迎着凤凰花,走向上官勇的迎亲花轿。
其实我特别不能理解安锦绣对于安元志最后的不可原谅,如果是我,我会原谅这个弟弟的。
我十分同意上官睿最后的想法,我也觉得杀掉白承意是一了百了,上官睿这是为他哥着想。但是我也很能理解安锦绣的心情,毕竟白承意是她带大的小孩,感情上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不知道安元志为什么私下不告诉他姐,白承意还没死。他姐可以得到安慰,还能瞒过上官睿,这样,也许他们姐弟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安元志,最后放过了白承意,他于心不忍,他心疼他姐姐。
第三次,安元志登基大典。改国号为永宁。
其实小说里多次明示暗示安元志会成皇,所以,他最后打败了白承英,我不意外。
但是我心疼他。我真的很心疼他。
安元志从前是个多么无赖天真烂漫的少年啊,我爱他的那份活泼开朗,跟姐夫耍赖,欺负上官平宁,冲他姐撒娇,替他姐出头,就算领兵打了仗,战场上无情厮杀,回了营地依旧玩笑闹腾。
他固执地只对对他好的人展现自己任性的一面,大概就是因为他有这样一面,他在对着圣上(白旭尧)和白承泽的时候演戏如此逼真。
他对与他无关的人无情冷血,尽管他有这样阴暗的一面,我也爱他。也许他武功不如上官勇,才智也不如上官睿,心计也不如安锦绣,但是我就是最爱他。
好吧也许是因为他长得帅\( ̄︶ ̄)/
但是安太师这个老狐狸改变了他,他变得太快,我都来不及适应,他天真的那一面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天地不仁,是以万物为刍狗;君主不仁,是以百姓为刍狗。
所以,安太师说动了他,因为他骨子里向往权势,他想当皇帝。
可是他的心机太浅啊,他骗了他姐姐,伤了周围对他好的人的心,他心里知道,他没有可以撒娇玩闹的人了。
我恨他的错,让安锦绣的计划打乱了。
但是我心疼他,尽管最后安锦绣,上官勇,上官睿等都原谅了他,但是他不再开心了。
他还关心着周围人,但是他不再任性了。
我心疼他这种变化。
可是他确实不能一辈子就跟在他姐夫后面打仗,我也不想看他长大成熟独当一面的样子,我希望他永远是个孩子。
终于,在他姐夫要卸甲归田的时候,他最后一次像个孩子,拽着行李不肯让他走。
我心疼他从此要担起整个江山整个天下兴衰,我希望他永远只爱范红桥一个,但是他和他的后宫三千佳丽,最后还是有了两个儿子,因为他是皇上,他不能任性了。以前他还可以任性的不去管安茹的生死甚至想杀掉他的这个女儿。
我心疼安元志,我爱安霜天。
理想结局:安锦绣原谅了安元志,安元志还可以在安锦绣和上官勇的家里玩闹撒娇打滚,白承意接来和上官平宁一起玩一起长大,由上官平安带着卫国军为国征战,所向披靡。上官睿也可以回到他哥和他大嫂身边,和安元志拌拌嘴,日子就这么平静欢乐幸福多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要是一切都没发生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