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似无大过,
却难出色。
于是方圆之间便生迷茫,
竟如何选择?
俗世总有困惑,
为灵活难以执着。
终是一个苦字做一解说,
俱经历焦头烂额。
笑圆滑难寻根基,
叹古板锈死求索。
只苦恼答案只有一个,
到底哪个正确?
想老祖宗手举规矩因何“纠结”?
定天圆地方也因目光短缺。
聪明的争强好胜,
一直嘲笑着智慧的沉默。
锋面间的激荡,
反成就几千年的“电光石火”。
所以这个“亮”点才最值得琢磨,
才慧生阴阳刚柔;
累积厚德。
圆通无过,
那执着也没有错。
一元可置二仪,
三衍太和。
僵硬的执着因不适充盈了
圆通气血,
圆通生力便凝聚执着的魂魄。
对错也如水火济及酿成酒喝,
草木生情;
邀人文茶禅安坐。
耳聪目明也已经修成智者,
最完美的表情浮生了酒窝。
也许对错本身就是一种错,
想释迦拈花一笑;
耐人琢磨。
原来巧妙的伪装才是极致的媒介,
互渗缺憾;
犹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易》曰:群龙无首,
《乾》《坤》各用“天德”。
却是规矩之间窥见天机,
令“三才”成就奥妙哲学。
既然智慧让“天真”无由泯灭,
但规矩也难以倔强“苟活”。
看一“元”之中两条“鱼”化成日月,
那一双“眼睛”依然在把
纠缠的个体分剥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