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从1.0时代发展到3.0时代,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在交易速度,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三方面的协调性有很大提高,越来越务实,贴合现实应用情况。作为区块链3.0时代的代表,EOS一开始最让人震撼的技术是百万级TPS交易速度,现在最热点的话题是EOS的社区治理方案。
从EOS的白皮书就可以看出,它不是一个去中心化程度很高的公链,由EOS持有者投票选出21个主节点,然后这21个节点来验证交易,产生区块。从这个角度上看,要成为节点,必须要有大量的EOS持币者支持,或者说节点本身要有持有大量的EOS。后来这个节点选举过程是怎么样的呢?6月11号投票开始,投票率很低,进展缓慢,到6月13号,投票率仅仅为6%,远不及主网启动需要的15%投票率。6月14日深夜,交易所BigOne出手投票,投票率超过了15%,主网启动,21个节点开始运作。这样的投票机制是权益证明机制,有多少EOS代表多少投票权。那么对于这个机制,我提出了几个疑问,并做了深入了解和思考给自己一些解答。
问题1:为什么投票率那么低,进展那么缓慢?
原因有三点:一是,EOS联盟主网没有投票奖励机制,散户持币者积极性不高;二是,多数持币者的币在交易所,而交易所没有开通投票入口;第三,安全性顾虑和操作复杂,投票需要导入私钥,这段时间主网爆出一些安全漏洞,让人忧惧自己的币会有丢失风险。操作过程有抵押,赎回,太过复杂。
问题2: 21个节点会不会做恶,滋生腐败?
上面的问题说了,节点要成为节点首先自己要有大量的EOS才有可能成为出块节点,所以他们的利益体现在EOS市值上,他们所做的任何不利系统的行为都直接损害自己的利益。EOS联盟主网有仲裁机构,会监督节点的行为,处理EOS生态系统的纠纷。
问题3:联盟EOS主网有仲裁机构,这个仲裁机构有多大权?它会不会像让BM遭遇的灾难的法院一样,做出离奇的判决?
说到这里,我们要区分三个概念:EOS代码,EOS公链和社区治理。EOS代码是由BM及其团队block.one开发的,众筹结束,团队拿到了全部的钱(ETH),发行了所有的EOS token.联盟主网链的启动是由另外一个团队EMLG启动,产生了EOS币。除了联盟主网EOS链,还会其团队去启动新的EOS链,如原力主网链。这些EOS链是平行世界,所以EOS天生多链,即分叉。每个链的运营都尊守EOS代码规则,有21个主节点,各自有治理主网的社区,社区的治理会有些不同,谁的社区治理得好,谁最有可能吸引更多的DAPP在上面运行,获得更多的区块链市场份额,市值也会更大,其EOS币的价格也更高。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关于仲裁的问题,仲裁的目的是让社区治理得更好,仲裁的法则要权衡利弊,每条主网都面临着其他EOS主网的竞争。所以在EOS区块上的节点的利益与社区治理息息相关,即使会有一两个节点做恶,也会被其他节点否决,但他们不会一起做恶,那等于搬石头砸脚。
EOS的社区治理,使得它成为一个商业系统,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人治的商业系统。EOS站在一个更高的level,区块链技术为商业系统服务。从这点出发,目前的种种技术漏洞,社区治理不完善,都将得到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