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按照《记忆内部化实验》所作)
“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这句流行语生动地体现了普通中国民众对于保险业和保险产品的直观认识与体验。
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而保险就起源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与规避,是一种可靠的,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起到社会缓冲带的作用。
这样一种有价值的事业,如今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可谓令人唏嘘。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其实近代保险在中国的历史不长,自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第一次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筹办近代化保险事业以来,保险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道路,期间经历反反复复的政局动荡与军阀混战,发展保险事业也就无从谈起,清朝覆灭后,持续革命与战争更是摧毁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保险一度消失于中华大地上,直到新中国成立,政府开始承担全民工作与养老的职责,商业保险虽然被取缔,然而政府作为总的保险机构承担起了人们一切的风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业保险事业更是获得新生,伴随着中国快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浪潮而迅猛增长。
如果论及保险理念的起源,古中国是保险理念最早的发源地。
按照西方的保险学教科书考证,最早类似于保险的实践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中国。那时,中国的商人使用分担风险的技术来在海上转运货物。为了防止风险降临到任何一个个人身上,商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即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货物分别装载在其他人的船上。当一艘船触礁损失后,由所有的人来分担这一个人的损失。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晚清还是在民国时期,保险事业及保险从业人员的形象在那时的人们眼中并无特别,不至于光鲜,却也不至于"人人喊打“。
这种巨大落差般的转变令人唏嘘,究其原因在于保险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低下,以及保险营销中固有的委托代理体制所导致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
保险业普遍将销售,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理赔监督等权力下放到每一个保险代理人及保险经纪人手中,这就是委托代理结构,只要一种机制设计属于委托代理结构,就必然产生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保险代理人及保险经纪人有充足的动机去糊弄,欺骗消费者和公司,由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去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去营销销售。
如果再没有高效的监督体制去监督代理人和经纪人,那么消费者的权益就很难保障了。
众所周知,保险销售中,消费者会经常遇到“虚构产品功能”,“片面介绍产品”,“理赔不积极甚至推诿”,“承诺与实际不一致”等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营销行为。
对于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来说,假设面前有两种方案,A.价值10000元的产品,然而不那么符合顾客实际情况和利益最大化。B.价值1000元的产品,符合顾客实际情况和利益最大化。一般情况下,这些保险人和代理人都会推销第一种,这就是道德风险。
保险业的问题很多,这只是冰山一角。保险业的去中介化,数字化转型,转型成为数据公司,金融混业下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等等,这些都是未来保险的发展趋势。
保险业亟需结构性的巨大变革,而这变革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到来。
任何整体性的变革不同于技术上的小修小补,都需要理论和应用的飞跃式创新。
保险业也不例外。
新世纪到来以后,风险问题和关于怎样去认识和测量风险的理论创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众所周知,风险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当前的各种风险已经和过去的风险大不相同了,包括风险的性质,频度,强度等。最重要的是,风险的种类和性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风险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复杂,是因为它们和技术发展,新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以及多种因素所综合产生的综合影响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风险变得更加一体化,一次事故可以产生一系列结果,使其它风险的概率也随之上升。风险经常是相互关联的,有时候这些综合效果比各个部分所引发的损失之和还要大。
吸烟会导致对健康的风险,和石棉接触会导致另一种风险,我们知道同时发生这两种风险对健康的威胁不仅仅是单纯的线性相加的关系,而是以指数关系增加。
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统计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当前和未来的风险也会变得更易于预测。这一趋势给保险业带来了最主要的挑战。举个例子,遗传上的进化,或者关于天气类型的越来越多的知识,都对保险技术有着重大影响。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