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蕾语写,2021-03-18 08:52:06
今天早上内容其实还没有说完,不过现在我想一直插在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刚才啊,在群里开心提到你们常说的a1a2是什么呢?我好像以前的共读没有参加,所以这一部分一直有欠缺,听不太明白。
如果照我以前的想法,这个地方肯定就会想办法给他解释了。当时因为在送小熊上学嘛,就有点懒,想着回家以后找到拆书帮的相关解释直接拍个照片,这样的话定义是最官方的,也免得我的阐述可能不准确什么的。
但其实真的就是偷懒,做一个拆书家六七年的时间了,如果我还不能很清晰的阐释a1a2是什么,那真的该那拉出去打了。
所以我在想还是用我能表述的语言来给他讲一下吧,这样也是最鲜活的。不是书上的那些定义,有的时候书上的东西你看了以后,头脑里面觉得,噢是这么回事我知道了,但是其实真正用起来还是会有很大差距的。
可是一念之转啊,我忽然就想,我每一次解释这个东西都还会担心自己解释的到不到位,那么其他的小伙伴们他们自己觉得我已经理解了,我能够用了,那么解释给别人的时候能不能解释清楚呢?
我想起2014,15年经常参加拆书帮活动的时候,每次开场有新的小伙伴,孟钢都会找一个现场的老伙伴来解释一下ria便签读书法究竟是什么,我被点到大概有个两三次吧。
现在来看这种做法真的很聪明,他首先肯定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讲不清楚才故意找别人来弄的。其次让每个小伙伴都有了锻炼的机会,因为你要把这个东西说清楚,理解的一定要更加清楚才行。第三如果有人自己理以为理解清楚了,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不明白的点的,平时没有机会探讨的时候,其实展示不出来,但是现在因为他要讲,所以原先那些比较模糊的地方就会呈现出来,那么这也算是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吧。
而且就是我们在共读群里来说,对于大家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这就好像我们在课堂上遇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先问一下,唉,你是怎么想的呢?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可以帮助自己转移一下压力,但是这对于其他参与的小伙伴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希望在一个有归属感的团队里面,更多有刷存在感的机会,就是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但是大多数提问题的时候啊,我们还是会针对主要负责人的,因为提问题比如说这回开心就是提给我的,其他小伙伴呢,未必见得会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每个人都有了平等的机会,他们可以去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做主动的选择,我说或不说是我自己来决定的,所以即使遇到了一些疑问或者障碍,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又不会有被责难的羞辱感。
这就是我今天注意到的,不仅仅是刚才在群里的这件事情,共读的时候也有。一开始莎莎提到不知道工具箱理论,自己的理解对不对。那我就请两位小伙伴来说一下,他们对工具箱理论的理解周蕾和还有谁哪个小伙伴来着伊伊妈妈都说了一下自己的理解过程,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虽然我觉得自己以往说这个理论说的已经够多的了,说的已经够清楚了,但是小伙伴们在表达的时候还是会不是那么清晰。就是我知道我理解了,我已经把它内化了,但是怎么输出出来遇到了困难。
这就是我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差别呀,我经常觉得有一个东西我已经说了够多次了,每次我在说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会不会别人一听烦了呀,没有再帮助了呀?那这种反馈方式就可以发现噢,原来还有很大的余地,你还是要解释的更清楚才行。
这就是因为当我们在说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的时候,因为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自己内部发生的东西,所以觉得说哪句话都已经很明白了,不知道还在哪个地方要补一刀,帮助别人更好的理解我说的内容。
就是如果你自己知道你说的是什么,那是怎么说都知道,而对于那些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的人来说,你怎么说他都觉得很模糊,无法想象这个内涵到底是啥。
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的改变,就让小伙伴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大家能够对自己原本认为理解了的东西加深印象,理解更加深刻,还大大的减低了我自己要回答问题的负担。毕竟每一次说的时候一方面要担忧,第1次听的小伙伴能不能理解接受,也要担忧,已经听过好多次的小伙伴会不会觉得太过啰嗦繁琐。
但是请已经听过的小伙伴来给新的小伙伴解释这些概念,就已经变成一个特别好的双赢的做法,哦是3赢,因为我这边也有所收获。
很有意思的是当小伙伴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时,会有些差别,我在看当她们的差别时会有自己的特定方向的想法,那这个时候我也没有直接去把这个我看到的差别说出来,而是请他们自己观察,唉,你们两个这些表述有什么不同吗?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别奇妙的局面,ab两位小伙伴都回答了同一个问题。听到我问你们俩的问题回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能想到的两个点都是不一样的,而跟我原先预设的那个点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在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直接就把我想到的那个点说出来,大家很可能也会说,哇,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意思,挺好挺对的,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就不会注意到另外两个点上的区别,但是我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
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整和改变,我们就可以获得不完全不同版本,有意识的做出改变。这是多么优化的一个结局呀。
特别开心的是小勇今天也来参加我们的共读了,昨天晚上当他问我这个共读如何参与的时候,我其实内心还挺忐忑的,毕竟他是从崔律这边的课程里过来,而且崔律的讲课标准是很高的,我担心小勇对课程的要求标准已经被崔律养的很高了,对于我这种随性甚至有点疯疯癫癫的带领状态,会不会觉得不屑一顾?
后来我释然了,就像我一直跟小伙伴们分享的,我希望的是真实,我自己是怎样那就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而不需要故意为了迎合某些人主动的不调整。不是说调整不好,而是调整过的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如果我能够永远保持调整后的那种状态,那也未尝不可,因为那是另一种程度上的真实。但是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肯定还是做自己原来非常熟悉的也自己认可的方式会更舒适,所以早晚还是要回去的。
如果别人看到的是我修正后的暂时状态,那么在回到真实状态以后,他会不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呢?那个时候如果他决定退出或者不喜欢不来了,但是对我也没什么损失,可是那个一开始他就不来,对我来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有。这个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在装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会非常的小心翼翼,非常的端着,也就非常的难受,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更轻松的做真实的自己。
我很开心自己能有这样放松的状态,因为放松,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对错之分,我不必紧绷着自己脑子里的那根弦,小心翼翼地注意别人是不是会反对我。
是的,我已经可以试着从非对错的角度来看到大家表达的内容,每个人说的都很好都很对,而且还可以说出很很多更对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只是那万花丛中的一朵小花,我们自己的美对于整个花园的美丽是有促进作用的,而花园里其他人的美对我们来说不是威胁是帮助。
侯蕾语写,2021-03-18 09:05:4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