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感受:听郭老师细数头马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历历在目。郭老师的头马经历伴随着他的职业转型,能力提升和迁移实践对我颇有启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9177/df0b627cfb9e7bfb.jpg)
一些郭老师讲座的笔记:
2005年,信息的渠道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头马俱乐部也很少。郭老师是如何知道头马的?他当时看了一本书Swim with the shark,里面提到学习演讲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卡耐基学校,一个是Toastmasters。
作为DTM,他的15分钟分享15年头马经历,分为两个角度,Dedicated Time is Money, Dedicated Time in TM is Meaning, 从物质(能力)和精神方面都很有收获。他结合头马的经历提出几点具体的收获:
1. 演讲能力的真实提升。郭老师看过工作很出色的中层以至高级管理人员,还有创业者,演讲能力普遍偏弱。只要在头马练上1年,就一定会有提升。头马提供了真实的面对观众磨练的机会。
从做简单角色到做5-7分钟演讲开始,要琢磨着讲20分钟,讲3个20分钟,变成1个小时,再变成2个小时、1天...
通过练习、反馈获得能力提升。
2. 其他的物质收获包括寻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客户
3. 领导力的锻炼,要当主席,要创办俱乐部
4. 郭老师创办并担任过创世主席的俱乐部有6家(其中2家没有成功),没有包括他作为sponsor协助成立的俱乐部(例如Synopsys)。成功的4家有TDB,活力中文,iRead, 神奇说服力。2家没有成功的是Sales, FEB(Freelance and Entrepreneur)。神奇说服力是从iHealth转型而成。在iHealth的历史上有过一次仅有6个人的会议,只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场安排每个人担任的角色。
5. 他认为头马俱乐部的痛点是,社区俱乐部话题不多(我的理解,作为一个俱乐部特色的主题难以持续不断的探讨。后来郭老师想到阅读方面的主题 俱乐部,可以容纳多样化的话题),会员流失率高
6. 现场回答问题,和创业的区别?答:完全一样。
7. 现场回答问题,如何进入培训行业?答:培训中学员非常注重实战,可以面向大众人群讲通用话题,如果面向行业话题,需要能结合自己的背景和工作经验讲授。
如果还有机会,我想问郭老师的问题:
1. 演讲能力培训 VS 演讲比赛培训有何不同
2. 为什么会办了一家又一家俱乐部?
3. 为什么不选择从小区长做到中区长、大区长
4. 俱乐部有的活下来了,有的没有。什么时候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可以放弃重新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