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读了许多关于谋士的书籍。知道一言可以兴国,一言可以殃民。感触很深。
后来母亲给我买了一本词典,于是当成书来阅读,如痴如醉,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却沉湎其中。
再往小,得知村里有一个落魄村民,年轻时曾经练口才,至今一事无成,一子混迹北京,英年早逝。怎愿模仿?尽出洋相?
中学时候,读了一些为人处世的书籍,刚读完时竟然觉得圆滑就是练达。后来发现这种思想引导人变得虚假,反而不利,后来就渐渐对此产生厌恶了。
自此以后,奈何我行我素,不矫揉造作,结果四处碰壁,诸事艰难,生活缕缕遭败。
这几天闲来无事,有亲友写的论文需要我帮忙润色改到,苦苦思考,发现"润色"实在不是简单事情。如果放在中学时期,一定推敲修缮,务求尽善尽美。现在却抱着一种这样的心态:"文章就是文章,词藻再好,内容不变,徒费心力,有何意义"。
西汉末年词赋学家杨雄,写书数万卷,辞采华美。再往前屈原作离骚,今天读之,都艰涩难懂,甚至感觉是无病呻吟。
再看新华日报,新闻头条,往往语言曲尽其美,辗转陈义,领导出访,则"景色铺垫,阳光明媚";神州上天,则讴歌寄寓。语言繁杂纷扰,虚以衬实,实以傍虚。
不管怎样,语言是有社会功用的;不同的语言,产生的事实效果大不相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举不甚举,今晚就先"不举"了。
遵义会议时候,毛泽东面对党的失败,一针见血指出:"今后要格外注意军事,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
在此借用一下,仿写一句,"今后要格外重视语言,须知社会、政治、经济,都最先出自言。"
语言是思想的反应。思想是社会创造的原始动力。
语言,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绝对不能草率,绝对要慎言。
须知,语言之中出一切。
当然,行动是语言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