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这部话剧,从1958年3月29日首演至今,已经累计演出了700多场。
以挑剔闻名的豆瓣用户,面对这部神作时从不吝啬赞叹之意,凡与之有关的书籍、电影、电视剧、话剧都获得了9分以上的高分评价。
那么,这样一部六十多年来始终受人追捧的话剧,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
老舍先生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豆瓣上关于茶馆全是9分以上高分评分】
《茶馆》按照时间线来讲,可以分为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三幕剧情围绕着老北京城王利发“裕泰茶馆”的兴衰展开。
1
那是1898年的初秋,洋人正在争先要求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戊戌变法刚刚宣告失败,而清政府正满大街搜查谭嗣同的同党 。
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茶馆的生意,门前挂着“龙井”、“云雾”字样招牌的裕泰茶馆依旧宾客云集。
店主王利发是个20来岁的年轻人,他刚从父亲手中接过茶馆生意不久,此时满心都在琢磨如何将茶馆生意做大几分。
从他和进入茶馆的三教九流都能套上几句近乎,又提醒刚被恶霸二德子、马五爷欺负的常四爷的行为来看,这是一个“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的生意人。
【常四爷看不惯二德子跋扈的模样,便出言教训】
马五爷过后,茶馆里迎来了另外三批有意思的客人:
1、秦仲义,王利发的的房东,一位励志实业救国,通过变卖祖业创建工厂、开银号的爱国商人;
2、到处搜寻维新派的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他们因常四爷说了“大清国要完”,便将其抓入了监狱;
3、为庞太监寻找老婆的说媒人刘麻子和过不下去日子的贫民康六。
【迫于生活卖女儿】
加上马五爷,这四批客人代表了清末混乱时局下的四种阶层:权贵、流氓、资产阶级和平民。
康六在其中所处的位置着实令人叹息,他一面需要交纳高昂的赋税,另一面却已经落魄到需要卖女儿来维持生活的地步了。
【十两银子卖给太监做妻子】
刘麻子报给康六的价格是十两银子,康六听到自己女儿只值这个价值时,心中自责的同时,还有着深深的无奈,但这就是他需要面对的现实:要么卖掉女儿,一家人活,要么便只有让女儿和自己一起饿死。
苦难面前,康六没有过多的选择,他妥协了。
画面一转,刘麻子在和庞太监交流时,却道出了一个让人心酸的数字——庞太监给他的价格是200两银子。
就这样,一个15岁姑娘的一生,便在这样简单的交易中决定了下来。
【刘麻子要价是200两】
如果说,这第一场的剧情,已经让人足够压抑,忍不住它早点过去的话,接下来王掌柜所期盼的新世界真的到来了。
2
随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反清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几个月后,清末帝溥仪退位,孙中山先生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但这新世界,带给王掌柜的却并不是幸福。
王掌柜为了不让茶馆倒闭,他选择了迎合时代。王掌柜一边引进西方的东西,一边又顺着兵痞、军阀的意见,给他们交纳金钱打点关系。
【茶馆】
起先,王掌柜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顺从并没有让对方满足。
为了捞取更多的利润,王掌柜毕生守护的信念“茶馆”,最后还是被恶霸夺走了。
顺从了一辈子的王掌柜,这下子终于爆发了,他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
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活下去】
茶馆是个小江湖,王利发看得透彻,他冷眼看尽,却又尽着微薄之力,去劝告吸大烟的算命人身体要紧,这是他的生存之道——危难中独善其身,见着弱小的人又忍不住去帮助。
“不过是为活下去”这句叹息,道尽了五十多年来,王掌柜经营茶馆的不易,也刻画出了这个茶馆小社会中往来的几代人生活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