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概就是三个层面的提升:
词语的丰富与敏锐,思考越来越周密,越来越懂得玩味语言——这就是修辞的本义。
阅读并不必然带来这三者,最多一定会带来词语在浪漫层面量的积累。
深刻的思意味着对世界和自己一道提出质疑,对一切安全的保障提出质疑,对所有既定的程序和答案不放弃怀疑与追问,不放弃提升的努力,不放弃重组一切的决心。
为什么必须读经典?为什么推荐阅读的总是那些有阅读难度的经典?
因为阅读就是想要你通过阅读的获得提升,如果一本书不是一座山,你怎么可能通过阅读而获得成长?
如果从小听故事,读绘本,没有终止阅读,那么喜爱阅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完全不必为降低书籍品质来试图让学生爱上阅读。
课外可以适度自由,适度放低,但是第思维含量的书籍,无论阅读多少都与思维无关,不会是提升阅读力的阅读。
任何一个阶段,当适合他们情智的书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获得了本真的理解,就一定会带来生命的高峰体验、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带来对书籍和阅读的全新理解。
一本书,尤其是经典,一定是人类某一个、某几个重大母题的深入反思或者深刻思考。
学生的阅读,除第一遍浪漫的享受外,接下来就是需要对这样的母题做配得上问题的思考。
一个人的思考,开放在教室里,就成了与同学,与教师,并通过教师与整个人类一道进行思考,便必然产生碰撞,产生持久的思想对峙。
思考、辩论、写作……写作也就是最后用文字把思维成果牢牢捕捉。
经典书籍的思维含金量,本就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之上,如果把它用于思维、思想训练,让它发挥真正的大脑磨刀石的作用,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在。
共读书籍,必须高过当下的阅读力,除非攀登才能上山,而登顶之后的愉悦与攀登时候的艰难成正比。
共读经典必须成为年轻头脑的一场战斗,甚至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要运用全部生命,全部激情以及曾经习得的全部武器,而且最终会发现这一切远远不够,需要重新习得新武器,或者从自己的头脑中锻造出崭新的武器来。
读难啃的经典,往最深里读,让阅读就像生死搏杀,最后赢得胜利,并以胜利者的身份写下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