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个说法,我们到公司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交朋友的。言下之意是我们不要在公司寻找友情。
我一度很赞同这句话。我是个慢热的人,不善交际,一直认为在公司把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在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因为工作严谨细致坚持原则,一直受到领导同事的赏识。从上一家公司辞职3年后,还有曾经的领导和同事邀请我加入他们的新团队,这也可以看出我的工作能力还不错,跟人相处也比较融洽。但是实际上我自己知道,很多时候,我在公司过得并不开心。
因为对工作很投入,常常中午抬起头来,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已经结伴去吃午饭了,自己只能单独解决。虽然看起来只是吃饭这种小事,但次数多了之后,小圈子已经形成,就很难再融入了。
日常开会间隙,其他同事喜欢相互开开玩笑,而对我说话却总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态度。态度的对比转换太过明显,虽然安慰自己不在乎同事间的友情,但也觉得不是滋味。
反过来看,不少同事在公司相处得其乐融融,下班后还相约打球逛街相互串门,一派祥和的景象。
面对这种对比,我开始忍不住反思自己的行为,到底以工作为先,坚持做自己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转变发生在休完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后。有了宝宝后,一方面因为心中充满了爱,性格更加温和,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柔软了许多;另一方面重心转到了家庭,对于工作的心态更加平和,不再那么较劲。在同事相处时聊到孩子后,话题更多了,相处也更融洽。
如果说我以前是个有棱有角一心只想往前冲的年轻人,为了让工作目标按计划完成,必要时可以怼领导怼同事怼下属。那么这时的我就成了圆滑的老油条,懂得打太极察言观色避重就轻。以前想要每件事都做到一百分,现在觉得其实七八十分也不错。精力有限,如果每件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那么自己和同事都很累。
逐渐的,与一些同事朝着朋友的方向发展,自己也学会了变脸的本事。但这样做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了。刚刚还在嘻嘻哈哈交流育儿和美食,一会儿就要在会议上提问题提要求。要求太严厉,中午还怎么愉快地一起吃饭?要求不落实,下班后还如何愉快地一起打球?但是不提要求,又怎么对得起领导同事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自己的内心。
那么,工作中到底需要朋友吗?参加工作后,我们每天除了晚上睡觉的8小时,剩余的16个小时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同事相处,如果没有朋友,岂不感到孤单。而掺杂着利益关系的朋友,又显得太过功利。但是,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又有多少是那么纯粹的呢?
我们在公司里是否需要朋友,我认为这要看我们的追求和职业性。
如果追求事业上的发展,同事的职业性也高,可以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工作时的严格要求不影响平时的相处,生活中的融洽相处不降低工作的标准。那么与同事做朋友不仅可以提高在公司的乐趣,还能互相促进,实在是最好不过的事。
不然的话,友情成了进步的阻碍,工作成了友情的牺牲品,那朋友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朋友没有也没关系,不过前提是你自己能耐得住寂寞。
我曾见过这样的同事,你帮他指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他就认为你是故意跟他作对,在后续的工作中故意使坏报复。这种人的职业性存在很大的问题,别说做朋友了,普通的同事关系都难维系。
但我也见过这种同事,在项目上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不同的思想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让项目取得了高于预期的成果。在项目结束后,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并且因为相互认可而发展成了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友情不但不会阻碍进步,还会成为工作的助力,实现共同进步。
以狼性文化闻名的华为公司有一句话:败则拼死相救,胜则举杯相庆。
我认为,这应该就是同事间最好的关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