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第七至九篇

诗经第七至九篇

作者: 无尤小培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21:18 被阅读91次

    第七期《国风·召南·鹊巢》

    上一期的节目,我们读了《燕燕》,《诗经》中的一首送嫁诗歌,也一同感受了“万古送别之祖”的深情。有送自然也有迎,今天我们要读的《鹊巢》,主人公就要迎来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天,他要迎娶一位姑娘,从此步入两人共同的生活。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他们又会用诗歌记录下哪些细节,让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追忆呢?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jiū)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yà)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jiāng)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词句注释

    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居:侵占。

    归:出嫁。

    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yà):同“迓”,迎接。一说陪侍。

    方:并,比,此指占居。

    将(jiāng):送。一说护卫,保卫。

    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成:迎送成礼,此指完成结婚。

     

    喜鹊安家在高树,杜鹃飞来把它住。千金小姐要出嫁,百辆车马迎娶她!

    喜鹊筑巢亮堂堂,杜鹃飞来把家当。千金小姐要出嫁,百辆辎重送走她!

    喜鹊衔泥不得闲,杜鹃飞来把窝占。千金小姐要出嫁,车各百辆大礼成!

     

    《鹊巢》出自《诗经》中《国风·召南》,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但关于这首诗想表达的内容,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鹊代表弃妇,鸠代表新妇。这位凉薄的丈夫抛弃了自己的发妻,另结新欢,而自己与丈夫悉心经营的家也要被别人占据了。恰如“鸠占鹊巢”,旧人成了弃妇,哀怨自心中流出,便成了这首诗。这种说法明显受到了“鸠占鹊巢”这个成语的启发,然而,至少在汉朝之前,鸠的形象不仅没有“黑化”,还是吉祥福气的象征。汉高祖刘邦曾开创一种风俗,为年龄超过七十岁的乡间长者配发鸠杖,以体现国家对尊贤敬老的推崇。因此,鸠的形象变得恶劣至少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而《诗经》成书早在汉朝建立前几百年,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太可信。

    另一种说法认为鹊与鸠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两种鸟,这是一位路人在目睹了一场婚礼之后,有感而发的,于是在联想和感触的帮助下,创作了这首诗。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忽视了一种古今相通的心理,人们在围观一件热闹喜庆的现场时,往往会对很多细节更加注意,比如新娘的容貌着装,新郎的言谈举止等,但在这首诗之中,新娘和新郎的形象隐而不见。同样与婚姻相关的《桃夭》中,可是把新娘描绘成娇艳的桃花呢。所以如果是以围观者的角度来描述,婚礼未免显得太过平淡,除非这位围观者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迎亲的车队,对婚礼并没有更深的接触。

    还有一种说法,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这是新郎在告诉新娘,我已经做好准备迎你入门了,百辆车驾是我的诚意,我所筑的“巢”从此以后就是你的家。至于未来如何,新郎并未提到,但既然同巢,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有人说,《鹊巢》中的婚姻格调不高啊,来来去去所谈到的都是香车、豪宅,这和现代一些人追逐金钱,鼓吹在宝马车中哭泣又有什么不同呢?

    《鹊巢》中的确在谈车驾和新郎的家业,但盛大的车队是为了配合礼仪的要求,新郎在完成严肃的迎亲礼。孔子在六经中制定了“亲迎”的婚姻礼节,也就是说,在婚姻仪式上,男子必须亲自前往迎接新嫁娘,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公卿大夫、士人庶民,都必须如此。《大戴礼记·哀公问》中记载,鲁哀公认为“亲迎制”要求天子、诸侯去亲自迎接女子,对女子的重视太过分了。孔子表情严肃而庄重地说:“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孔子在回答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夫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起始,难道不应该对它重视吗?

    在《鹊巢》中,男家有礼而亲迎,女家有情而送行,双方竟然各有百辆之车迎送,礼仪非常隆重。这就表达了诗的真正含义:重视婚姻,从婚姻即将开始的那一刻就投入足够的尊重。所以,如果读《鹊巢》只看到车多礼重,就辜负了孔子一生坚持的礼,也辱没了婚姻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神圣的仪式感。

    讲到这里,顺便说一下古人成婚的礼节。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时候,合法的婚姻能够带来更多的财富、人口和更加稳定的社会,所以尤为重要。

    中国是礼仪之邦,结婚的时候也格外注重仪式感。在《仪礼》有详细的记载,要结婚,需要有“六礼”,也就是六个环节。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从求婚到确定婚礼日期,再到亲自迎接新娘,环节缺一不可。相关的内容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还有一点就是,至少在南北朝之前,汉族人娶亲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喜庆。由于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婚礼也都是在傍晚举行,这也就是“昏礼”这个词的来源。女方家里失去了一个女儿,是一件悲伤的事,所以人们通常不会吹吹打打。新娘新郎所穿的喜服也不是大红色而是黑色。所以现代人如果穿越回汉朝碰到一场婚礼,可能只会看到一群人身着黑衣,举着火把默默前行,说不好还会以为人家在举行葬礼。

     

    本期配乐剪辑自陈悦《云踪》、贾鹏芳《柳島ノ風》以及伍芳《花の源》

    第八期《国风·邶风·绿衣》

    《诗经》的确多彩,它的题材包罗万象,它的咏唱者来自华夏的四面八方,就连它所记述的每一段韵味本身,也被后人涂上了完全不同的色彩。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诗经》篇章是《国风·邶风》中的《绿衣》,有人说它是一首劝谏国君的讽喻诗,也有人把它理解为一首思念妻子的悼亡诗,我们不必着急寻找答案,也许当古老的时光之声从耳边慢慢流过后,答案会自己浮上心头。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hé)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rǔ)所治兮。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

    絺(chī)兮绤(xì)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词句注释

    里:衣服的衬里。(黄里:也有版本中写作“黄裹”)

    曷(hé):何,怎么。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已:止息,停止。

    裳(cháng):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

    亡:用作“忘”,忘记。

    女(rǔ):同“汝”,你。治:纺织。

    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

    俾(bǐ):使。訧(yóu):古同“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

    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以:因。一说通“似”,像。

    获:得。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故人教我长相思,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故人教我长相忆,实在体贴我的心。

     

    “《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这是《毛诗序》中对绿衣的解读,意思是卫庄公夫人庄姜感慨自己的生活际遇,妾室受到宠信行为违背礼仪,而自己无可奈何,于是创作了这首《绿衣》。

    按照宋朝儒学大家朱熹的观点,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诗经》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五首诗都出自庄姜之手。这是一位集高贵、美貌、才情于一身的悲剧女子。

    在《绿衣》中,庄公迷上了一位妾室,这位妾室依仗着庄公的宠爱,践踏礼法,野心勃勃的想要登上夫人的位置。这从她的着装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在古代,衣物冠带是承载礼仪的重要象征,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着的衣物在颜色、款式、材质上都有着严格的区分规定。诸侯女眷在参与祭祀典礼时需要身穿祭服,夫人礼服为黄色,世妇为白色,女御为绿色。而深受庄公宠爱的女御,虽然表面上还穿着绿色,但已经胆大地将黄色衬在内里,甚至颠倒黄绿的上下关系,她对夫人之位的野心可以说昭然若揭了。

    然而,她违背礼法的行为却得到了庄公的默许和纵容,在那一刻,庄公已经身处于失徳悖礼的境地。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庄公对妾室的纵容并不是简单的心有偏爱,而是放纵情感,无视礼法。这在注重以礼法治理国家的当时,可能会导致君臣上下离心离德,国家陷入动荡祸乱。因此,庄姜所关注的也不是自身的荣辱,她没有悲苦的抱怨,也没有凶狠的诅咒,她的心中所忧的是卫庄公的安宁,卫国王室的安宁,卫国百姓的安宁。她以一种君子的姿态,试着以反省自我的方式,向国君传达心意,希望能够启发国君,让卫国重新步入正轨。

    卫庄公终是没把这样的规劝放在眼里,卫国也在不久后品尝到庄公失徳悖礼的动乱苦果,这些已经不是庄姜能够改变的了,她努力过,也为这个国家耗尽了她的夫人之徳。

    直至清代,历代经学大家在解读《绿衣》时,基本都赞同“庄姜伤己”的主旨,但到了近代,学者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绿衣》被解读为一首丈夫思念亡妻的“悼亡诗”,也因为这种解读,《绿衣》成为了“悼亡诗”的鼻祖。

    在这种解读中,绿衣不再是“绿色的衣物”,而是一种比兴的手法,绿色是春天与韶华的象征,所以诗中的绿衣是年轻时的衣物,它承载青春作伴的共同回忆,也在纹理间织入了美好的点滴,男人手指在这件旧物上摩挲时,正是他试图抓住逝去美好时的无奈。

    于是,一副沉默的思念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男子将亡妻缝制的旧时衣物捧在手上,他反反复复看着,从外到内,从上至下,一针一线,一丝一缕,这件衣服,成为了这个男子的珍宝,因为他可以从这件旧物中,仔细的回忆起妻子的好。自己糊涂,总是容易犯错误,这么多年来,都是她在不厌其烦地提醒自己,帮衬自己。每当秋风凛冽,吹透衣衫时,他都会怀念她在时的温暖。

    《绿衣》创造了一种怀念过去的方式,在物是人非中睹物思人,将今情寄托于旧物。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句“惟将旧物表深情”,就是这种情感的延续。旧物中,有人与时光的共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有戛然而止的肝肠寸断。当思念的人拥抱旧物时,他所拥抱的是前尘往事的暖,半生孤单的凉,以及再续前缘的热。《绿衣》中反复咏唱的那旧衣,不再是普通的衣裳,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生者与亡者的纽带,也是在睹物思人悲凉感伤后,能够温暖人心的信物。生死茫茫的悼念中,月冷风凉,只有旧衣可暖人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讽喻还是悼亡,不知道大家的心里是否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你依然没有一个答案,也没有关系。因为有的时候,单纯的接受,也是一种答案。

    本期配乐剪辑自巫娜《静水流深》、西村由紀江《明日を信じて》以及项斯华《心语》

    第九期《国风·召南·摽有梅》

    《诗经》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它记录了从庙堂到江湖的喜怒哀乐,其中不乏一些平凡人的乐趣。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摽有梅》,就是一首平凡人的生活赞歌。它描绘了一位青春正好的姑娘,渴望着寻求一位佳偶的热烈情感,在美好的年纪,憧憬着爱恋,这是几乎人人都会经历的平凡生活,也是平凡生活中值得铭记的美好瞬间。

     摽有梅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q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词语注释

    摽(biào):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

    今:现在。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一位青春正好的姑娘,望着梅子树,在草木盛衰的时光中,盼望着有心仪的小伙儿来告白。这首《国风·召南·摽有梅》,真是既含蓄,又大胆。《毛诗序》中说:“《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就是说,在召南,男男女女到了一定的年岁,就会考虑寻求一位伴侣。《周礼·媒式》的记载也佐证了《毛诗序》的说法,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婚的适龄青年相会。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青春勃发的场合,一位姑娘勇敢的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能够吸引到一位合适的人。明白了先民们的这个习俗,这首诗也就不难理解了。

    女子终究是有些矜持的,因此在三章诗歌中,她以草木的变化在隐喻年龄增长,已经到了合适婚配的年纪。同时,她的期待之心也越来越强烈,她热烈大胆地向整个世界呼唤、催促她的良人,急切的心情在章节中循序渐进。

    《诗经》的写作手法讲究赋、比、兴,赋就是平铺直叙说事情,比就是用其他的东西来比喻,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都是比较好理解,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的。而“兴”这个手法就比较有趣了,也带有我们民族的性格特色。在说一件事的时候,上来不直接说,先说一些有点关系又关系不太大的事情,借此引出话题。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典型的起兴。而今天这首《摽有梅》也是运用比兴手法的典范,本来是一首求爱的诗,在开头要先吟唱梅子已经成熟,借此比喻女子年华渐长、到了适婚年龄,同时也是“顾左右而言他”,好引出后面的话题。

    《诗经》中有很多与爱情姻缘相关的作品,《摽有梅》的好,就在于它真挚的热烈,它不是一个故事一个结局的热烈,而是生命中始终怀藏着的永远的热烈。生命的成长是迸发这种热情的源头,在梅子青了又黄,时光年复一年之中,小丫头长成了小女子。她的青春就如同树上的梅子,也会有青涩的往昔,也会迎来黄金的时刻,当然最终也会在时间的烟尘中坠落无痕。所以她在热情地期盼,甚至满心的急切渴望。她最终能不能等到有心人来牵手,我们不得而知,但她所展现的美好让人确定,她的等待值得拥有最动人的结局。

    《摽有梅》是思春求爱之诗的鼻祖,它展现了珍惜青春渴望爱情的永恒主题,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草木盛衰与青春流逝之间的密切联系,让人们得以借草木咏叹年华。后世的诗作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

    北朝乐府诗中,出现了一位高唱《折杨柳枝歌》的女子。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这位看着枣树有感而发的女子,大概是一位豪爽的游牧女,她可是比“梅子姑娘”还要直接,更加奔放。可惜,寻找心上人可不能光凭嗓门,这样的诗歌率真固然是率真,可比起梅子姑娘的浅唱,却又显得少了些淑女风范。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歌舞名伎杜秋娘所做的《金缕衣》,她将自己比喻为枝头正浓的花朵,表达了对于早成眷属的期待。相对于《摽有梅》中的女子而言,杜秋娘有更多的自怜,花儿终究要比梅子艳丽几许,却也多了几分更重青春的气息,少了“梅子姑娘”追逐向往爱情的那股热烈。

    《摽有梅》把感情藏在隐喻之中,如同抛出一只绣球,也要有心人接下来才好。梅子姑娘唱出这首歌时,有没有人领会了她的苦心,我们不得而知。倒是有人在外交工作中引用这首诗歌,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据传晋国名臣范宣子曾出使鲁国,想请鲁国帮助对抗郑国,却又不清楚鲁国的真实想法,于是他吟了一段《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是一种含蓄的试探,并不立刻开口去求,却将自己的意思用诗歌表达出来,这样即使对方无意帮忙,也不至于使双方和国家闹出不愉快。所幸,鲁国作为东方的礼乐大国,对这样的试探立刻心领神会,他们回复了《小雅·角弓》里面的句子:“骍骍(xīng xīng)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选矣。”角弓的弦要时常调整,兄弟夫妻之间,也要时时叙旧,不要疏远了。其实意是,我们两国兄弟之邦,理应同心。

    这是《摽有梅》衍生的题外故事,我们回到诗歌的本身,很难不为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对情感的态度感慨。我们有幸生在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对于感情的追求,能更为直接的体会到先民们无分男女的坦然,但现代社会,却多了更多的牵绊,人们在五光十色的炫目中纠结反复,很难看着梅子的坠落,去真诚的爱一场了。

    本期配乐剪辑自何真真《彩蝶舞夏》、贾鹏新《春景》以及严晴《阳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第七至九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qs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