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脱心理学(二)

解脱心理学(二)

作者: 剑侠火羽 | 来源:发表于2021-05-07 18:03 被阅读0次

    二、解脱的心理基础

    五十一心所跟随并配合八识产生活动。心所展开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心所四。

    遍行五即常规、普通的心理,包括作意、触、受、想、思五种,是轮回和解脱的共同基础。对此我们要有了解,然后在起心动念时加以选择。

    十二因缘是关于轮回的心理过程,由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构成。众生因无明而造业,于是有了阿赖耶识,化为生命产生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名为精神部分即受、想、行、识,色为物质部分,因为名色发展出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这是认识世界的渠道,于是产生接触,进而带来各种感受,有了感受就会产生爱著,想要占有,形成种子,导致轮回。

    遍行五是普遍存在且贯穿一切的心所。

    首先是“作意”,属于警觉的心理,与觉知有关,保有警觉可以避免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五欲六尘。修行要用好警觉,对心和境保持觉知,选择善所缘,安住于此;

    其次是“触”,佛教有个法门叫十二处,指六根与六尘相应,引发爱取有等一系列反应,所以将十二处视为漏处,即烦恼产生的处所。但如果在根尘相处的每个当下保有关照,不迎、不拒、不随,就不会被串习左右,所以十二处也是修处,即修行处所;

    再次是“受”。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各种感受,主要有苦、乐、忧、喜、舍五种;

    最后是“想”和“思”。有了受之后,我们会对认识对象产生各种想法,然后付诸行动,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就是“思”。

    这种选择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对受生起强烈的贪著,就会导向轮回;如果能“观受是苦”,认识到受是缘起的,无常无我的,本质是苦的,就不会产生黏着,就不会引发爱取有,也就脱离了轮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脱心理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re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