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
被遗忘的中年人,或许是下一波互联网流量的金矿

被遗忘的中年人,或许是下一波互联网流量的金矿

作者: 小商帮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2:42 被阅读5次

简介:不管是职场、创业领域还是消费市场,中年人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然而这个人群,很有可能是下一波互联网流量的金矿。

来源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1、背景

杜先生原来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监,今年39岁,因为公司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业绩出现了下滑,他成为内部斗争的牺牲品,被下岗了。

他有着顶尖名校的学历光环,有10多年的管理经验,行业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他踌躇满志,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离职后向一些行业内的巨头们投递了简历,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整半个多月,没有任何的反馈。

他动用了自己的一些人脉,希望能够进入几家大公司的中高层,结果都被委婉的拒绝了:现在行业形势不太好,公司没有空缺的岗位。

半个多月之后,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并让猎头帮忙找工作,可是,一个多月后,依然毫无动静。

此时有些慌乱的杜先生再次降低了自己的身段,不再要求前几名的公司,也不再要求担任中高层的职位,甚至愿意从普通岗位做起。一位老板收到他的电话时说:“小杜啊,你能力这么强的人怎么能从普通岗位做起,可惜我这里现在生意也不太好做,没有招聘的计划,以后如果有管理的空缺,一定找你”。

杜先生的遭遇并不罕见,在中年人群体中,这样的遭遇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中年危机可能在35岁之前就已经来临。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今互联网时代一样,那么容易就把一群人给遗忘了。

那些35岁到50岁左右,80,70年代的中年人们,还沉浸在年轻的心态中时,一不小心,就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人群。他们投出的简历如泥牛入海,他们创业时被投资机构屡屡拒绝,他们在公司里诚惶诚恐,生怕被裁员后老无所依,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表面光鲜,内心惶恐,头发日渐稀少。

自去年以来,中年人被鄙视已经放到了台面上,甚至不需要被遮遮掩掩。

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被曝出将“清理”35岁以上的老员工的消息,人心惶惶,引发了网络上的大讨论。而中兴通讯43岁的员工欧某,更是在被公司辞退后,从大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联友电讯董事长、60后创业者王学宗在朋友圈透露,在参加一个饭局的时候,自己刚开口说了一分钟,朱啸虎突然打断他,很鄙视地说,我不投资六零后,我投资八零后和九零后。然后,满桌年轻的创始人都放肆地大笑,只有七零后没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被鄙视的人群。

这个时代对中年人是极度不友好的,除了职场上很难“换工作”之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在研发新产品时都会说明要针对年轻人,很少有人说,我要做一款针对中年人的产品,因为创业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很难考虑到符合中年人需求的产品。而中年人创业,除非你有很强的背景,比如说是某互联网公司高管,否则没有人会扶持你。

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投资机构基本上也只投年轻人,一些政府部门的扶持资金,指定创始人年龄必须不超过多少岁,否则就不扶持,打开投资机构的网站,大部分都写着要“寻找年轻的创业者”。

如果当年35岁没有名校背景,读书很差,不懂技术,演讲像传销的马云,43岁一穷二白,刚被老婆抛弃,不懂技术,为了吃饭开始创业的任正非在现在创业,在这个时代能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吗?

中年人在各种自媒体中被嘲笑,“油腻”和“猥琐”成为了他们的标签,在朋友圈中,很多中年人仿佛都消失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2、能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说法,中年人是指45-59岁的人群,44岁以下的都称为青年,但在中国,35岁,甚至30出头,你就要时刻面临“被抛弃”的局面,中国的中年危机尤为严重。

然而,这个被忽视,被抛弃的群体,实际上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先来看看下图,中国人口的金字塔结构(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人群,按照人口多少分别是:45-49岁,25-29岁,30-34岁,50-54岁,40-44岁,35-39岁。除了25-29岁这一波高峰之外,中国人口最密集的群体实际上就是30-54岁的中年人群体,即使扣除30-34岁的人群,35-59岁的中年人群在中国人口比例中目前占比是最大的。而24岁以下的人口总数,则面临断崖式的下跌,短期内看不到爆发的希望。

在2017年出版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中显示,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7.62岁,已经进入了中国标准的中年人范围,未来5-10年,中国劳动人口平均年龄进入中年区间将更加明显。

原来,一直被互联网,被新经济忽略的中年人,才是中国人口占比最多的人群,但在互联网的流量目标群体中,他们往往被忽略了。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千万资产人群平均年龄40岁,亿元资产人群44岁。

最有钱和人口最多的人群,都是中年人群体,但他们往往得不到创业者的青睐,因为创业者优先考虑的都是年轻人群体,年轻人活跃,传播力强,敢于尝鲜,很容易做出流量,而在朋友圈中沉默的中年人们,不再活跃,不再乐于分享和传播,也不再那么爱尝鲜,消费也更加的理性,互联网产品要从他们身上做出流量,的确比年轻人更难一些。

不过,事情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一些人看到了机会,默默的做出了成绩,最典型的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这款产品,大家说的最多的是消费降级,但往往会忽略其赖以爆发的主流群体——3,4线以下中年女性,数据显示,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中,中年女性群体占比超过60%。她们要操持家庭,要省吃俭用,也要社交,通过拼团,这些中年妇女们找到了便宜又好用的产品,同时也是她们互动和社交的手段,这些妇女们,硬是把拼多多从默默无闻,做到了“3亿人都在用”的规模。

同样的事情仍然在上演,根据科技媒体36氪的报道,目前“社区电商”开始流行,通过小程序渗透到社区中,一些中年女性成为了社区的“导购”,号召社区人群一起来参与团购,从而获得分成,而参与购买者,也大多是小区中的中年女性群体。

真格基金的顾旻曼在最近的分享中谈及了女性的话题,其中谈及了他们投的一个项目叫夜听,迅速在几年内获得了几千万的粉丝用户,而他们的目标群体,就是中年女性群体,关注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中年人有很多的痛点,而这些痛点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因为创业者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中年人的痛点,而真正能够挖掘中年人痛点的项目,往往在一开始得不到投资人的青睐。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就是他们的痛点,但围绕孩子的项目,大多数只是教育和培训,很少有人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于中年男性而言,他们发福,秃顶,身体变差,压力巨大但缺乏真正的关爱,孩子还在读书,老人却已经老了,他们可能有些成就但却会对未来担忧,毕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财富自由人群比例极低,而能够捧着金饭碗做到老,还有高额养老金可以拿的党政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人数占比也不高,绝大部分中产阶级可能敌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

对于中年女性而言,年轻美丽不再,丈夫的关爱可能也没有那么多了,还可能面临丈夫出轨以及自己出轨的事件,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不知道如何教育,老人生病,需要关爱和照顾。各种情感和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大部分非全职在家的女性,还有工作上的忧虑,对未来有着诸多的迷茫。

这种种痛点,在市场上却很少看到做的特别好的产品,因为大部分的产品,创业团队都是年轻人,主要目标人群也都是年轻人,与此形成恶性循环的是:中年创业团队往往得不到投资机构的支持。

3、蓝海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报道显示,近年来美国所有商业创始人,在创办企业时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高科技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也在四十出头,这与中国创业与投资圈的年龄歧视刚好相反。

报道指出:“当你去分析大多数成功的公司时,你会发现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总的来说,经验证据表明,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中年人,而不是年轻人。”

如果看清了这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尤其是中年创业者,应该主动投身到新一轮针对中年人群的创业中来,这里有大片的蓝海值得挖掘。而众多的投资人也要放下对中年人的偏见,发掘出中年人创业者中的优秀项目。

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2C的浪潮逐步平稳之后,下沉成为了主旋律,大家都看到的是,要下沉到3,4线城市去做增量市场,但大家往往忽略的是,下沉产品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往往是抓住中年人的产品,比如前述的拼多多,主要针对3,4线及以下的中年妇女,而另一款近年来的流量明星,则是同样下沉到3,4线的趣头条,其用户中,41岁以上的男性群体占比超过30%,是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的。

而除了下沉之外,1,2线城市同样存在大量的针对中年人的蓝海,中年人的痛点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1,2线的中年人普遍比较富裕,为了某些目的可以一掷千金,比如为了孩子的教育培训,比如前些年流行的去香港买保险等等。

满足了中年人的诸多痛点,除了能够占领更多的蓝海市场之外,其实还能治愈他们的焦虑,一举两得。

来源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遗忘的中年人,或许是下一波互联网流量的金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u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