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书在谈到理财建议或规划时,第一步总是要说到储蓄。他们说不管你的收入高低,至少要固定地将10%积攒下来,以逐步储备应急资金,储备生活的安全感,也为更好的明天储备第一桶金。
储蓄的另一面就是消费的控制,二者相辅相成。月光甚至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负债,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看得不够远。我们身处一个被消费主义绑架的时代,要准确地辨明哪些是真正需要满足的欲望并不简单。盯着眼下的享受,只选择听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话,沉浸在支出的快感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再看远一点呢?倘若不是只看这一天、一月甚至一年呢?五年十年后的一切仍旧是由我们自身来承担的,未来的困难并不会因为当下不合时宜的支出而减轻半点。
但好在金钱毕竟是一种身外之物,只消多想一点点,便能领悟到储蓄的重要性,建立起与自身阶段相匹配的消费方式。可其实,我们需要储蓄的又何止是金钱呢?又或者说,我们需要理性支出的,又何止是金钱呢?
在爱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储蓄。不论是对伴侣、子女或是父母,或许支出90%的爱、同时将10%的自控和反思储蓄起来也是更好的,以此让自己拥有缓冲的隔离带,让对方更可能地远离你的消极一面,也让相爱的关系更加得以为继。
拿爱情来说吧。全心投入、无条件付出的爱,应该是很多人对于爱情最初的美好幻想。《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之所以在二十几年后的今天依旧让无数观众喜爱,也正是因为她完美地诠释了那样一种纯粹的、毫无保留的爱。多半观众看完是会埋怨丸子的,气他为何不能以同样热烈的爱来回应莉香,气他读不懂那些弯月牙表情后面的整夜泪流。可是莉香的爱令人窒息。她的每一段爱情都如此的沉重而忘乎自己,但这可能仅仅只是“美”却不够“好”。
一开始,我们都只能以自己的理想来构建爱情,相处的初始,都是一步步的试探。一分的付出有了回音,我们再给出三分,五分,十分乃至五十分。互相回应的付出加快着双方付出的节奏,同时,紧张和不安全感也在加倍地增长。当逐渐到达临界点时,一种逃离的渴望将我们拉住,迫使我们停下来反思,把自己抽离出来,慢慢学习用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段感情。但莉香在爱上丸子的那一刻便扔给他一颗一百分的重磅炸弹,内敛如丸子,又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轰轰烈烈呢?而这种片甲不留的爱,也让莉香彻底失去内心的防御,如此勇敢却又如此脆弱。电视剧播出来它是好看的,不过假若我们亲身经历着这种故事,怕也是要疼痛辗转难以自在的。
爱得不够,难以体会爱的美妙和伟大;爱得满分,容易让双方失去退路,爱的韧性不足;而爱得过分,却总是有以爱之名绑架他人的危险。
在爱他人的路上,我们更多地却是在认识自己。所以爱得越深,便越了解自己消极的一面。你当时大可要求对方接受你的一切,就好像那句可有名的话:接受不了我最差劲的一面,也就不配拥有我最美好的一面。可说实话,有些最差劲的东西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去面对和接受,又为何要求他人做到这么难的事情呢?
认真一想,这句话的前提其实是建立在“爱得满分”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好的坏的所有方面都交代给对方,并希望对方不折不扣全部消化,这是所谓爱的证据。那么反过来呢?假若对方将所有不堪、阴暗的东西都交给我们,我们又是否能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呢?
成熟的伴侣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各自为政、和平共处、目标一致、共进大同的状态。兵荒马乱的成年人世界里,能够“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真是对伴侣最大的爱护。何况,很多时候“全部”是一种推定的假设状态,不管是对方或是我们自己,要求的并非是字面上的全部,而是一种和谐稳固的状态。
有所保留的爱和付出是一种经过理性权衡后的决定,甚至,倘若你还没有足够强的能力将自己管理好,那么多留一些气力给自己也是更为应该的。毕竟,如果无法成为对方的助推器,也好歹不要变成一块绊脚石吧。
我们总爱在关系中苛求“安全感”这种东西,可是,与他人产生连接本身就是最不安全的一件事,即便“安全感”真的存在,我们多半也找错地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