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对规避监管的创新,也就是企业纷纷干着只有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干的事,却不受到监管,从而获得市场利益。比如早期p2p,就是变相吸收公众的资金进行放贷,还没有杠杆限制。
现在的环境严了,未来会更严,失去了监管套利的空间,互联网金融原来模式就变得不那么诱人了。所以,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迫于压力才会进行转型,当下或许有几分无奈之举,但长远来看应该是有益的。
来源网络早些时候,看到第一财经的一篇文章《金融科技行业巨头“去金融”原因为何?》,里面说金融科技“去金融”,“留科技”的原因是市场对这类企业估值的下调。其背后的根源,我认为还是监管传导过来的压力迫使市场做出的改变。
在中国金融,尤其是银行的估值是很低的,哪怕是在比中国高的美国,相比于科技公司的估值,金融行业都不高。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搞清楚估值的判断依据,你就明白了。估值看的是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发展速度有没有几何增长,现金流增长的同时稳不稳定。
我们先看银行,发展历史很长,体量都很大,现金流也很稳定,但为什么估值还是很低。因为增速,因为金融的风险属性存在牵制住了银行。银行奉行的原则是稳定发展,不求快,自然所有的战略都不是激进的。市场看不到银行有太大的成长性,同时市场也害怕银行的高风险,所以估值就低。反观科技公司,一出生就带有增长的属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长不大。科技公司一个因为发展的历史短,一个是追求高成长,指数增长。市场对于这类公司是追捧的,因为市场存在趋利性和短视性,大部分资金想要获得回报,就希望在越短的时间收回越多的钱,那就要把估值做高了。只有做高了,同时企业还在发展,广大投资者就有了信心,自然不愁买卖赔本。
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