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主要通过讲述高军武,萧玉,程嘉陵,徐小冬,徐小曼等一群爱国志士以及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明等爱国名将在缅甸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中缅公路,保护当时中国接受反法同盟的援助的生命线,保卫祖国的故事。其中,故事主要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讲高军武,萧玉,程嘉陵,徐小冬等爱国志士的事情,另一部分讲中国远征军将领领导中国军队反抗侵略,爱国华侨对中国远征军的支持和帮助,英美军队抗日和中国军队与反法军队互相帮助抗日的事。
《中国远征军》讲述了高军武及其同学古良,龙鸣剑因偷听重庆广播播放的记者白益的作品而从日本人占领的北平逃至重庆,打算参军却没有办法参军,在街上帮助了邹喜子而得到萧玉的帮助,成功参军抗击侵略。众人加入了由邵青阳率领的部队,不久军队赶往宜昌,开启高军武等人的第一战——随枣会战,不久又参加了特务大队,奇袭三王铺飞机场,在枣宜会战中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而后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击日本人的侵略,最后打败日军的事迹。
高军武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参加战争,英勇抗击日本人,在其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目睹同学,战友,长官,恋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接连牺牲,而他也在战争中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将领。他的经历,令人感到悲伤,也看到了战争的无情,亲人分散,战友牺牲,恋人阴阳两隔,这都写出了战争的可怕,与人的无奈与无助。萧玉作为一个名将之后,本可以不参战,享受她的大小姐生活,但她却为国参军,以自己的方式参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程嘉陵亦是如此,他作为兵役署署长的儿子,本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他在参军前是一个只讲儿女情长的人,但受到了萧玉一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激励,加上要改变别人心中“娘娘腔”的印象,参加中国远征军,成为一个铁血战士,连萧玉和情敌高军武都为他的改变而赞叹不已,最终为此与他成为挚友。徐小冬,徐小曼兄妹亦是如此,怀揣着爱国之心,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还有史迪威,杜聿明,张立人等人,虽然对于日军侵略行动预测,认识不同,甚至于对日军的反击,中国军队撤退方向,行动,意见不同,但是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他们的选择,目的都是一致的,既有保存实力,也有坚守阵地,都表现了他们的责任心。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般有些贪婪好色的麻哥——黄华云,在面对杨老板,周炳才等人的诱惑时的机智与忠贞,与杨老板,周炳才等人偷枪卖给日本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还有中国军队的军纪严明与英美军队的军纪松散,到处惹事,也令人为中国有这样的军队而自豪不已。
《中国远征军》通过讲述部分人的抗战史,进而描绘了中国军队的铁血抗争,在书中有大量篇幅描写战争的场面,写中国军队的士兵在敌人进攻中的惊慌失措,中国军队的装备之差,指挥失误,将领的腐朽,国民党高层的关于权力和军队指挥权的斗争,但以上的情况都从反面衬托出了中国军人在对日作战中的英勇无畏,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抗战的热情。中国士兵训练不足,装备差,但青年都踊跃参军,中国军民都积极支持抗日,或许国民党内部斗争多,但在抗日中都很积极,大部分人都为保卫祖国而与日军殊死搏斗。
中国远征军或许在抗日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保卫缅甸战役中数万军队尽数留在了缅甸,甚至于戴安澜等一批高阶军官也客死他乡,只有少部分人返回中国或撤退至印度,谱写了中国开辟国外战场中最为悲壮的场面。在缅甸反击日军,虽然多数在书写胜利仗役,但却着重写每次战斗中中国军队的伤亡,甚至于徐小曼,程嘉陵,古良,萧玉等人的阵亡,及战友阵亡时,军中战士的反应来表明战争胜利来之不易,并非是想象中那般轻易,都是通过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中国远征军》一书向我们再现了缅甸战场中中国军队的铁血抗争,胜利来之不易。告诉我们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也要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如那些抗日志士一般爱国,为祖国贡献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