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并翻译的第18篇TED演讲,演讲者:Simon Senik,市场营销专家。


演讲技巧:
1.有内容:
为什么苹果的产品那么吸引你?只是产品本身的原因吗?
2.有条理:
二分法:
苹果和它的竞争对手
莱特兄弟和其他竞争者
马丁路德金和其他演说家
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
过程法:
沟通的顺序: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
3.有说服力:
用苹果,马丁路德金和莱特兄弟的事例,引出沟通的黄金法则,其后用科学研究加以证明。
演讲内容:
我们从外界观察,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具备和他人一样的资源,甚至可能更差,可他们却最终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这要如何解释?
比如,为什么苹果这么有创新性,他们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都有创新性?
他们只是一家电脑公司,竞争对手一样和他们一样,能够获得同样的人才、同样的市场宣传、同样的咨询。
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就是有一些不一样?
为什么马丁路德金领导了美国的民权运动?他并不是当时唯一伟大的演说家,也并不是唯一一个遭受歧视的黑人,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莱特兄弟能够首先获得飞机试飞成功,而当时其他的团队,显然有更好的人才,资金也更加充足。
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而莱特兄弟最终打败他们获得成功?
三年前,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深刻地改变了我观察这个世界以及具体做事的方式。
能够启发他人的领袖或者组织,不管是苹果,还是马丁路德金,还是莱特兄弟,他们沟通、思考和表达的方式完全一样,却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完全相反。我把这种方式称为黄金圈:“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这个黄金圈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领袖、组织能够激发他人?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百分之百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有一些人知道如何做到,比如通过获取专利,或者独特的工艺,或者不同的价值定位。非常、非常少的人和组织知道他们为什么做。
“为什么做”并不是指创造利润。创造利润永远只是结果。这里的“为什么”指的是你的目的和信仰。为什么你所在的组织要存在?你为什么第二天要起床?为什么其他人要关心?
大部分人思考、行动和沟通都是从外到里,从做什么,如何做到,最后才是为什么做,从最清晰逐渐到最模糊。
但是,伟大的领导者和组织思考、行动和沟通的方式是从内到外,从为什么做到做什么。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如果苹果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它所传递的市场信息就会是这样:“我们设计了一台非常好电脑,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用户界面友好,想买一台吗?”
听到这样的宣传没什么感觉吧。但我们大部分人行动、思考和沟通的方式都是如此。比如,这是我们新推出的一款车,里程高,有真皮座椅,请买我们的车。我们的律师事务所全国最大,我们处处为客户着想,请选择我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苹果公司实际的沟通方式是这样:我们希望改变世界的现状,让世界变得更好,让产品操作简便,用户界面友好,设计漂亮,可以使世界更加美好。正巧,我们设计了这样一款电脑。
听到这样的话,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吧,准备从我这买台电脑了吧?但我所做的只是把信息的顺序进行了调换。
这说明人们买东西并不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为什么做。这解释了在座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从苹果买电脑非常的舒适、放心。不仅如此,人们还非常放心地从苹果买MP3、DVR等等。
但苹果只是一家电脑公司,其他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也很好,外观设计也很时尚,为什么没有苹果公司的产品这么大卖呢?人们买你的东西并不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为什么做。
所以组织销售的目标,并不是和对你的产品有需求的人做生意,而是和相信你的信仰的人做生意。
如果从上往下,观察我们大脑的横切面,你会发现大脑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个区域负责理性分析和我们的语言。其他的两个区域负责我们的感觉和行为、决定,但不负责语言。
有时候你接受到了所有的数据和事实,但是你会说,“我知道所有的数据和事实,但就是感觉哪里不对劲”。你为什么会用感觉这个词呢?因为控制人们做决定的大脑区域并不控制语言,所能够使用的语言,只是“感觉”这个词。
如果我们按照做什么的方式去沟通,对方可以理解大量的、复杂的、理性数据,但是这并不能足以驱动人们产生行为。
当我们从“为什么做”的角度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直接对应的是对方大脑当中控制情感和行为的区域。 这样,首先让对方认同你,相信你所相信的,成为彼此的同路人,才可能激发对方的进一步行为,无论是购买产品,还是投你的票。
我们追随那些领导者,并不是因为不得不,而是因为我们想要。追随他们,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这就是我所说的黄金法则: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那些使用黄金法则思考的人能够激发周围的人,找到同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