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学毕业生一千多万,加上前两年仍未就业滞留的,加上研博毕业的,再加上庞大的C员大军,社会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就业市场一片萧条,大企C员,中企保命,小企破产。
曾有个段子,说老板的尽头是老赖,生意的尽头是负债,打工的尽头是外卖。
现在的风向又变了,连开滴滴送外卖的名额都饱和,不再要人。
前不久,堂哥讲了他在主城看到的一幕:地铁上,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儿,扛了一杆子冰糖葫芦卖,没人问,更没人买,瓜兮兮的,分外落寞。他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一辈子供孩子上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看过一则小视频,一应届211的硕士生,女孩儿,漂亮,学生会干部,能说会道。去年九月,她雄心勃勃地精投各大名企,接下来是没完没了的笔试、面试。最让她抱有希望的公司,从去年的九月面试到今年的一月,历经整整四个月,一路过关斩将面到六,挂了。她毫不气馁,继续精投,但没接到面试通知。无奈的她改为海投,仍没合适的工作,至今零offer,自信满满的她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昨天,姐姐餐馆。一个24届的毕业生,男孩,背个小背包,背包上吊着一个毛毛球的小挂件,去姐姐店里吃盖饭。
落座。男孩一脸期待地问姐姐:孃孃,你们这里招聘不?
姐姐说:不招聘,生意不好,我们都快下课了。
男孩很沮丧,继续问:那你晓得还有其他地方招聘不?
姐姐摇摇头,说:你去主城找工作吧,或许机会多一些。
男孩摇摇头:我从主城回来,不好找!
姐姐和老板见男孩可怜,心疼,给他炒了一份泡椒猪肝,正常价格30元,收他16块,吃完走了。
做生意只为赚钱,尽管生意不咋样,但姐姐有孩子,老板也有孩子,他们心疼陌生男孩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能被社会温柔以待。
姐姐讲这事儿时,我的鼻子有些酸。因为,我也有一个海投简历,四处寻工作未果,至今仍在努力备考的应届生儿子。
早在五年前,与儿子同专业的堂侄专科毕业,仅实习期就有五千的工资,转正后再涨;现在的儿子,即使比他堂哥多了中级职称和本科,工作依然无着落。
企业没责任、没精力、没时间、没成本来接受应届生的成长。他们需要经验丰富、招之能来、来之能做、做之能胜的无畏斗士,这无异于职场老手的工作经验。对应届生而言,他们最缺的,就是经验。
朋友的娃去年毕业的,拿奖学金的人,四处投简历,四处应考,至今无着落。
曾经的孩子没有工作就回去种地,现在的他们没地可种;曾经的孩子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就去工地搬砖,现在的他们无砖可搬。连工程项目都没有了,他们去哪搬砖?!
当然,太过优秀的人仍好找工作,但优秀的太少,于大多人而言,都是凡人。
经济不景气,对工作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少;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也成十成百成千成万地取代了工作岗位。心疼这些娃,他们的路在何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