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佳话师生情

作者: 龙柱深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21:16 被阅读0次

                          龙柱深

         

            清朝道光三十(1850年)年,林诒燕被朝廷派到从化任训导。训导不同教谕。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文教局局长,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文教局副局长吧。他们都负责地方的文化礼教工作。林诒燕比较年轻,他是戊子优贡,来到从化时的热情很高,工作也很努力。他经常视察各地私塾的教学情况,时刻想着发现值得培养的对象,充实到从化学宫,提高他们的知识和科举应考能力。他希望能为地方出一把力,为朝廷选拔人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发现大江埔的邝天桂与众学子不同。他读的书很多,常常过目不忘,四书五经早已滚瓜烂熟,人们戏称他为邝书柜。他也很喜欢这个绰号。林诒燕很快就把他招到从化学宫,把他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他们师生情谊深厚,亦师亦友。年末假日,邝天桂邀请自己的老师到大江埔作客,想介绍自己的老师给父母认识。

            一路上,他们观赏了村旁马祠堂山的梅林,在村后风水林高大的柯木树,樟树,椎树等树木间的小道上走着。村前的小海河河水潺潺流着,两岸的水翁树和竹林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远处的双凤山倒映在村前大池塘的水里。好一派岭南风景,江山如画。据说大江埔村所在地,地形像大象。大象最适宜在茂林修竹的环境生长。邝氏远祖是南宋的宣城侯。二世祖方淳的女儿被选为宋孝宗的妃子,"邝”姓是由皇帝御赐的,也算是皇亲国戚。后来迁到南海,六世祖康福公又从南海大策村迁到从化大墩。到明朝永乐年间,十一世祖兴公带着家人迁到了大江埔村。这样的家族渊源深厚,人材辈出,自是不在话下。

            他们回到大江埔村,邝天桂的父母亲特别高兴,村里的族老乡绅也很热情。他们参观了村里祠堂,邝天桂解说着家族的历史。最后他们一齐回到了邝天桂的书房。书房里的书整理得井井有条,文房四宝摆放有序。天井中的梅树正开满洁白的梅花。林诒燕情不自禁地感叹,好一块宜读宜耕的宝地!这书室也可作“修竹踈梅之馆"了!邝天桂听后马上跪下说:“多谢老师为书斋赐名。"从此,这个书房就叫做"修竹踈梅之馆"了。

           

            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初夏某天,林诒燕告诉邝天桂,父亲林召棠要来从化探望他了。并说要把他介绍给父亲认识,要他努力学习,争取有好的表现,或可得到他父亲的指导。

          “原来老师的父亲是林状元"!一听到这个消息,邝天桂很激动,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并希望能得到林状元的教诲。

              据《林召棠先生年谱》和林召棠文集《故室孙宜人行状》所载,咸丰元年(1851年)夏天,65岁的林召棠从吴川辗转来到广州,再从广州乘船,溯流溪河北上,来到从化县城,探望他的长子林诒燕。一路上,他为从化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所陶醉。他高兴地写道:“辛亥夏初,客从化,逡巡未归,徐子深解"。

            林召棠是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生,清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他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被学使程国仁发现并充选癸酉科拔贡生,入官署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和道光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有点心灰意冷,不欲角逐文坛,即回东安见父母。在途中,适值程国仁受职广东布政使,林召棠前往拜会,深受恩师教诲和激励,从而再奋力进取。到道光三年(1823年),参加第三次会试,终于得中状元。

            林召棠听儿子说了邝天桂废寝忘餐,努力学习的事迹,结合自己的拼搏经历,深感老师激励的重要。第二天,他应邝天桂父亲和大江埔村乡绅之邀,来到了大江埔村。当他听说儿子已为邝天桂书房改名为“修竹踈梅之馆"后,当即当众手书“修竹踈梅之馆"几个大字,并签上“林召棠书",搏得了一阵喝彩。邝天桂连连叩谢,并恳请林公也为大江埔村题写匾额。

            林召棠当即承诺说:“若你来年乡试中举,我即赠墨匾。"邝天桂受到鼓励,在第二年,即咸丰壬子年(1852年),一试中举,一举成名。翌年,林诒燕回吴川省亲时,告知邝天桂已在乡试中举,不负所望。林召棠很高兴,想起了自己的承诺,即刻在书桌上摊开宣纸,题写了“大江埔"三字。当要写到埔字最后一点时,猛然想起,举人只是起点,不应是最终目的,就把笔停下来。“大江埔"中的“埔"字,最后一点就没有点上去。

           

    这三个大字,每字一尺见方,笔画饱满,笔锋遒劲,洒脱有力。

              林诒燕带着父亲的题匾,回到从化,并把题匾交给了邝天桂。林诒燕还把父亲没有在最后的“埔"字点上一点的原因告诉他。希望他继续努力,到殿试时能状元及第。他父亲能为新科状元题匾就更有意义了。邝天桂深深感谢林公的谆谆教诲,感谢林公的赐匾之恩。

            大江埔村的族长乡绅,得到林状元的题匾后,请来能工巧匠,把题匾刻在大麻石上。这块石匾长150厘米,宽45厘米,厚20厘米,被镶嵌在村头的大门楼上。后来门楼被毁,林召棠题写的“大江埔”原石牌匾曾放到从化文化馆保管。现在镶嵌在新建门楼的石牌匾是后来仿制的。

            也许是刻苦过度吧,或者是其他原因,邝天桂病了,并且越来越重,最后病故,无法参加下届的殿试。林诒燕后来也调到其地方任职。他们的师生情谊,令.人唏嘘不已。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足矣。邝天桂能遇到训导林诒燕,得到状元林召棠谆谆教诲,何曾不是千古佳话!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他们师生的真挚情谊,也成了激励从化人的地方故事。

              在此,我也告诉世人,林召棠和邝天桂不是同届进士,两人年龄相差甚远。林召棠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已经中举,在道光三年(1823年)高中状元。邝天桂在咸丰二年(1852年)乡试中举,后因病逝没有参加殿试。以前有文章说他们是同学,以讹传讹,直到现在还有人引用,网络上还见旧迹,实属错误。邝天桂是林诒燕的学生,林诒燕是林召棠的长子,属三代人矣。林召棠题写“大江埔"牌匾时,是咸丰癸丑(1853年)仲秋日,此时林状元已67岁,早已辞官回乡了,有史为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佳话师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ax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