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儿育女者,最喜欢孩子们“乖”一点。养猫养狗者亦如是也。只要他/她/它一乖,我们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立刻爽到了舒适区。省了多少心,只有自己知道。
但事实上,“乖”这个字,在历史上是个很不“乖”的字。
“乖”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作为一个古字,它来源于“羊”。上面有分向两边的羊角,很像个丫头的“丫”字。
不要以为羊是食草动物,它就性情温顺,任何时候都很”乖“。否也,否也。上个月,我的一个开农场的朋友芳芳,就被自己家养的黑山羊抵了个大跟头,拉到医院,腿被缝了十几针,疼得鬼哭狼嚎的。当然,她第一时间把那个家伙贱卖了,估计当时就进了哪家肉锅子里去了。
《易经》里有句话说,“家道穷,必乖”。有人翻译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懂事乖巧。”这么误人子弟的回答,也不知道是谁,大言不惭挂在百度上了。幸亏紧随其后立刻有人愤愤不平地纠了他的错,而且言语间恨不能打死他,我心甚慰。
这里的“乖”字,认认真真地是“悖离、违背、反常、不顺利、不如意”的意思。
《左传 昭公三十年》上写,“楚执政众而乖”,乃是指“楚国执政者多而不和”,可不是说“大家都很顺从”的意思哟。
“乖”字直到现代,才有指“乖巧、顺从”的意思了。《西厢记》的时候,“乖性儿”还是指的坏脾气呢。
去年,前年,还是大前年,我不太记得了,有个自认为极懂我的朋友,推荐一个心理课程给我,内容是关于青少年叛逆期的解惑。他铁了心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即将遇到同样的问题,并且会被儿子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我虽然认为这个杞人是在忧天,但为其面子故,还是“乖乖”去听了课。
做为一个资深“乖”学生,我虽不想听,但进入课堂,还是瞬间进入学习状态。空杯状态么,容易。
期间老师讲了一个现象,他说孩子小的时候越乖,尤其是“家长说一他不敢说二”的那种“乖”,青春期叛逆反而是最严重的。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等等。
原因是孩子小的时候,很多服从不是因为认同父母的命令,而是源于害怕父母的暴力和恐吓。当他渐渐长大,个子比你高了,身体比你壮了,心理也渐渐趋向成熟,他不再惧怕你,也不怕你打,也不怕你骂,他就要反弹了。先前压迫的越厉害,现在反弹的就越厉害。
所以你看,“乖”究竟还是不乖。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立刻松了一大口气。因为我家娃绝对不是“家长说一他不敢说二”的小孩,他肯定跟个杠精似的,你要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打狗他偏要撵鸡。估计他的青春期我的日子会比较好过。这课听得值,可放心了。
不过,倒是听说甘肃灵台县曾发崛出一个”乖叔鼎“,证实了西周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古乖国,好像隶属古羌族,就是不知道乖国的子民,“乖”还是“不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