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亲戚朋友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如果聊到小孩成绩的话,多数会主动聊数学、英语,说数学、英语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多少分;也或是打听补课的事,也都会打听在哪儿补数学、英语比较好,很少会有人跟你提起语文或是主动要补语文的。
为什么呢?语文考120分,算是比较好的,但能考这个分的人不说是凤毛麟角,也是极少的比例了。倘若注意一下高考状元们的语文单科成绩,多数也就在120分上下的。但相比较数学和英语,这个分是不算高的。语文成绩再好,也没有数学、英语那样能轻松地高到让听者惊讶的。不管是学生自己,也或是学生家长,在说起数学和外语的高分时,看到听者脸上表现出来的羡慕和惊异的表情,是很让自己受用的。
有时候,我们不是在炫耀分数,恰是在意的是对方听到我们数学、外语考得高分时的那种羡慕的表情,或是听到对方从心底发出来的“乖乖”的惊叹声,这极大地满足了自己。
而语文,就没有这样的功效的。
语文,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骄傲一下呢?更为痛苦的是,语文不仅不能让我们骄傲,更是让我们为之苦恼。到底怎么学,才能学好语文呢?
在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门学科中,语文,甚至慢慢地被我们的学生给边缘化。语文,也没有类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都不怕”这样响亮的宣传口号,最多就是不痛不痒的呻吟几句,甚至是有点不切实际,超前夸张的意味:语文使人更加聪慧,语文成就美好人生。没有谁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
更为残酷的是,学了半年跟半年不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别说半年没区别,就是一年不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我们多数人,都会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还引用一个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要求在兴趣之下,多读多背多写多练等等。
但,我们都没有认真思考“兴趣”是怎么回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会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探索其奥秘。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投入,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但问题是,假如话,没有能够在跳舞中干道愉悦、放松和乐趣,试问,还会有兴趣吗?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案例充分说明,没有人会一开始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很多人在初始阶段对语文的热衷是超过数学和外语的。你从少儿们在背诵经典诗篇是的那种愉悦、满足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来了。然而,上了初中、高中,我们越来越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就是因为,我们再也找不到那种愉悦、满足了。语文,让更多的学生越来越觉得,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永远填不满,再怎么努力,也是不够,也无法看到一丝光亮。
就语文来说,兴趣绝不是学好语文的法门。
哪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呢?唯有情怀。
何为情怀,套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不忘初心。情怀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语文的学习征途中,枯燥是最大的障碍,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战胜不了的。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情怀,不会让你在语文的征途上走得快,但是情怀能让你走的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