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疫情肆虐,居家办公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触动人心的文字、视频、歌曲、综艺节目,它们忽然变得特别有力量,结合时下的诡谲气氛,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一次都能拨动我的心弦。
场景一: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下来,党员给我顶上去。”
场景二: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纪念李文亮。
场景三:“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四川丈夫对援鄂妻子的情话。
场景四:全国各地美食为武汉热干面加油。
……
很多场景,很多片段,不胜枚举,不难预料,其中很多片段和情节,将会呈现在未来的影视作品中,而这些来源于现实的素材,又成为新的文艺生命体。这些文艺,让人类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谛,珍惜当下,奋斗将来。
仔细一想,在山河动荡时期,也有很多文艺佳作成为经典。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文人:鲁迅、郭沫若、曹禺、冰心……
机构:西南联合大学、黄埔军校……
在和平时期,让我们驻足聆听、口口相传、百听不厌的曲目却日益稀少,所以我更奇怪为什么在艰苦的时期更有心思涌现经典文艺作品。
以前我总是在想,何不多一些数学家、架构师、机械师等等,文艺有什么用?那些音乐家、导演、作家,他们只漂浮在上面,于我何干?
只有当我们被触动时,才会觉得文艺的创作者了不起,同样的一段文字,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写出来没有那种力量,这就是文艺的作用,这就是文艺家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