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二读书读书笔记
你是不是读到好书时很激动,不过很快就忘了写的是啥?

你是不是读到好书时很激动,不过很快就忘了写的是啥?

作者: 魏智渊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4:19 被阅读521次

我指的不是读有难度的经典,例如《论语》或《人间词话》(需要另文来讲);也不是指消遣读物,那些甚至适合“风吹哪页读哪页”;而更多的是指工具方法观念类,例如《异类》、《影响力》、《关键对话》等等。

阅读这类书,经常的情况是:激动地买了,激动地读了,慢慢地忘了……如此反复,而生活并不因此发生改变。(例如,我推荐给家长的那几本书,就会大量地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自己在解释时,会说“条件不具备”、“写得天花乱坠其实不实用”、“我就是坚持不了缺乏意志力”,等等。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我们先假设买到了正确的书,市面上此类书,大部分首先是“不正确的”。)

1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明白,这类书,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就是说,假如它对我们是有益的,它会以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

我经常自己做饭。如果我要做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的菜,我会怎么办?

第一步:上网搜索选择合适的菜谱。——这是为解决问题寻找合宜的“书”。

第二步:看明白菜谱中对材料的要求,然后严格按上面列举的步骤来做。——这是理解一本“书”的结构。

第三步:炒出来后品尝,总结经验教训:如果炒得不好,就将炒菜过程与菜谱对照,找出遗漏或搞反的环节,以便下次进行修正;如果炒得很好,就形成模式,下次继续这样操作或进行改进。——这是对“书”中知识的运用和反思调整。

“菜谱阅读”为什么是有效的?因为在这里,每一个环节都是清晰的和可把握的。(1)为解决问题而寻找合适的菜谱的过程是清晰的。比如我的材料是茄子,我就找与茄子有关的菜谱,再选择是凉拌还是红烧。然后,(2)我迅速就领会了做一个茄子应该具有的时间性的动作结构,即一组前后相连的有因果关系的动作。并且,我模仿这个动作进行操作。最后,(3)我对结果进行评估,根据结果修正动作结构,使之更完善。并且,只要我愿意,可以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修正,甚至做一些变化,直至创造出菜谱中没有的结构。

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像菜谱这么简捷明了,教育领域更是如此。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校长(或班主任),要解决管理问题,你会面临海量的图书,在这些图书中,哪些更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这本身就是非常棘手的。就是说,能找到合适的“菜谱”,就需要经验,是个技术活。

而这显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理解书中所包含的那个“动作结构”,通常也被称为观念、逻辑结构、操作结构。一本书的实质,就是一种结构,书的写作就是结构的展开。而阅读,就是进入和理解这种结构,并将这种结构吸纳到自己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此之谓“建构”。建构这一结构,是真正的难点。本来工具类图书,理解应该不难,但是,最终难以建构成为自己的结构,有种种原因,其中之一就仿佛在公园里漫游,每一步都赏心悦目,但是却无法建构起一张公园的地图来。

2

那么,在基本能读懂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吸收)一本书?

这可以讲很多……但我知道你没有耐心。所以,我给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将一本书至少读两遍。

第一遍,热读。

即一口气读完,你分两口气三口气当然也没有关系,就是很快地读完第一遍。在这里有几个关键动作:将特别吸引你的例子,或重要的结论,或有启发性的段落划出来。有感想或联想到什么,也可以快速记录在书上。(而不是另外的地方,除非书是借来的)

第二遍,跳读。

读完一本书后,立即读第二遍,或者在一周内开始读第二遍,不要等印象模糊了再读,两遍间距越小越好。

第二遍读的时候,先重点读“前言”、“后记”等(当然,也有些书不值得读这些),然后开始跳读,即只读自己划线和批注的部分。如果读得有了新感觉,个别没划线的部分也可以再次补读,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一遍读的时候要慢,但因为是跳读,整体速度仍然可能快于第一遍。

这一遍有两个目的:一是通常勾划的重点,有意无意地将书的结构提取出来了,对这些结构性语句的重新阅读,有助于完成全书的结构化。而这一遍读得稍慢,正是为了通过思维的前后往复,内化这本书的结构。二是慢下来,有助于将这本书与自己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书的刺激,形成解决自身问题的好的想法(灵感),这些想法要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书读完后,可以对这些想法再进行深加工,就有可能促成有价值的实践。

可能一开始会有些问题,但是练习久了,结构化能力就增强了。

貌似简单,却很难形成习惯。为什么?

因为一般人一旦进入这类阅读,就会无意识中期待尽快读完(这跟读引人入胜的小说不同)。一旦读完了,就缺乏足够的思考意志对书中的知识进行深化加工。甚至会满足于“我读了一本书”这样的成就感中,而忽视了读书的目的。

3

实际上,上述读法还有升级版。

有几种办法可以进一步促成理解乃至于改变行动。一是与别人分享,将书中的内容讲给周围的人。往往在讲述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有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或者整个结构并未了解于胸。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想着这么好的东西要与别人分享,本身就会让你在阅读时做这种准备,从而提升阅读的专注度。

更重要的一种方法,是不要停止阅读,换一本或多本类似的书。例如,我在读德鲁克的管理书籍的时候,觉得写得真好啊,就赶紧找他另外的凡是能买到的书来阅读。因为他在几乎所有的管理类书籍的背后,都有着相同的管理思想或者说思想结构,这样,我虽然读了不同的书,但是却是在温习同样的结构,而且对结构的理解,或者说对他的思想的理解,更为灵活和生动。最后,我还会去读类似《旁观者》这样的书,了解德鲁克的生活及生活环境,这样有助于理解他思想的形成。

再举个例子,在班级管理方面,类似的好书如果读上若干本,会发现有些技巧被反复使用,有些原理被反复强调,那么不知不觉的,这些技巧和原理,就会深入我们的潜意识,化为我们技巧的一部分。毕竟,除非阅读最终作用于我们的潜意识,否则知识只是被堆积在大脑中而已。

此外,读一些观念有分歧的书,反而能够增进对某一观念或问题的深刻理解。

上述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接近于一种主题阅读。

第三种方法,就是照猫画虎,将书上的方法,照搬或改造到自己的生活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不错,有时候会失败,会遭受挫折。但更多的时候,并不会失败,只是改进没有那么明显而已。而没有那么明显的原因,往往是在实践中不能保持执行的深度或力度(这是我的经验)。如果你尽可能将每一个“动作”做到位,那么,实践效果就会显著提升。哪怕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了,也有助于反思,并增进对书的进一步理解。

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你要不要试试?

相关文章

  • 你是不是读到好书时很激动,不过很快就忘了写的是啥?

    我指的不是读有难度的经典,例如《论语》或《人间词话》(需要另文来讲);也不是指消遣读物,那些甚至适合“风吹哪页读哪...

  • 很快就忘了

    看这俩天朋友圈热度,这一波新冠高峰即将过去了,很少有人再晒自己是不是阳了,背地里也只直问阳了几天,每个人都像是经历...

  • 好书是拿来分享的

    亲爱的同事: 你是否曾经被一本好书打动过,让你在深夜辗转难眠,激动不已?你是否在人生最低谷时读到一本好书,带给你无...

  • 忙碌的一天

    忙起来一天过得很快也很充实,不过写这句话时我也在检讨是不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忙碌。 创业再过两个月就...

  • 2021-10-202021-10-19纠结

    常常想的蛮好打算写点啥啥,一般是后来忘了原本想写啥,然后就纠结该写啥;纠结纠结就了结了:啥也没写。 那些基本还是小...

  • 滚蛋吧,懒惰!

    你是不是感觉 每天啥也没干 就是感觉很累 你是不是感觉 刷抖音朋友圈公众号 时间过的很快 结果 啥也没有收获 你是...

  • 妈妈你是不是很激动呢?

    星期天,妈妈在厨房里练习做蛋糕,这已经是妈妈第三次做蛋糕了,前两次虽然做得不太成功,但是格子都很给了妈妈面子,特别...

  • 那年我们正好

    在这么写的时候,很奇怪,我已忘了见到你的第一眼。你很安静,不爱说话,却总是对我露出温暖的笑。 你走路很快,很快,通...

  • 一有灵感就写

    昨天想写啥,心情很迫切,想了半天入了梦,醒来全忘了。 今天早晨想写啥,想了一会儿,去哄了会儿张翊萌,结果全忘了。 ...

  • 入伍赋

    战友,你还记得接到入伍通知书时吗?你是不是很开心很兴奋很激动呢? 战友,你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时吗?你是不是很是激...

网友评论

  • 吴琼A:我觉得除了工具书,很多书都通用,通过读书获得的人生体悟和处事心态也是需要多读几遍和多总结几遍才可以变成自己的:grin:
  • 无远虑必近忧:很受启发,读过作者的《构建合宜的大脑》
  • 092190fb8949:经验很好,值得尝试,感谢分享!
  • 丁金瑞:很愿意尝试一下
  • 蝶化文澜:这篇文章也读得热血沸腾的,有菜谱的功效😃
    魏智渊:@蝶化文澜 :smile:

本文标题:你是不是读到好书时很激动,不过很快就忘了写的是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mm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