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成吉思汗。他把原来由于仇恨而战乱不断的松散的蒙古部落,集结成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组织,并开始了他征服欧亚的道路。
蒙古铁骑之所以有超强的战斗力,这是因为他们有如下这些特点:
1、首先是军纪严明。蒙古铁骑横扫欧亚,靠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他们面对的敌人,规模往往要比他们大的多,但战斗力却不一定和数量成正比。
标准的蒙古铁骑由3支骑兵纵队构成,每个纵队均由1万骑兵组成,下设10个骑兵连,而每个骑兵连都有100人,他们军纪严明,如一台台机器。蒙古人对骑兵的选拔更是优中选优,他们三、四岁就开始学习骑射,个个训练有素,弓马娴熟,而且都具有超强的忍受力和耐受力。
2、其次是机动性强。蒙古铁骑之所以能够千里奔袭,来去如风,关键是拥有极其精悍的蒙古马。与欧洲高大的马匹相比,蒙古马具有矮小精壮、耐受力强等特点,甚至能够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顽强生存,而且每名骑兵还有四、五匹备用马,保证了连续行军作战。
3、再次是装备精良。蒙古铁骑配有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强的强弓硬弩,而且,每个骑兵马上都配有三种箭,分别用于远射、近射和放火;此外,他们还有非常符合力学理论的弯刀,带钩子的长枪等等,在近战搏杀中也所向披靡。
为了克服骑兵无法攻克高大城墙的缺陷,他们还制造了投石机等攻城利器。在宋元襄樊之战中,蒙军正是用了回回人制造的“回回炮”,发射重达300多斤的巨石,将襄阳城攻下。
除了以上这些优点,蒙古骑兵还有箭雨打击、诈败诱敌、迂回包抄、合围歼灭等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通常能够轻松战胜几倍于己的敌人,而自己所受的损失则寥寥无几。
尽管蒙古铁骑曾经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可就在明朝末年,这支曾经战场上无敌的存在,却被开国时期的明军打得一路北窜。明军北伐蒙元,仅用10个月就收复北京。太原之战,蒙古骑兵4万多人投降,元将只带18人逃走。
洪武三年,明军与元军主力在沈欲口决战,8万多蒙古骑兵以及上千名蒙古贵族官员被俘,主帅王保保只带几人逃走。这是蒙古军队作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失败。后来的捕鱼儿海之战,明军深入贝加尔湖地区,重创北元主力,让“元”这个朝代不复存在。
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为何却屡屡在明军手下吃瘪呢?
1、朱元璋对明军进行了铁血改造。当时的蒙古铁骑,在入主中原近百年之后,早不复当年之勇,但在名将王保保的指挥下,蒙古铁骑的战斗力也在快速恢复,但跟成吉思汗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明军则进行了由乌合之众到铁血之师的进化。其实,他们的雏形,也就是最早的那支农民出身的红巾军,跟黄巢麾下的那支流寇没有多大区别,但朱元璋却对他进行了脱胎换骨一般的改造。
首先,他严明军纪,建立了一套条令森严的军规,使明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次,他实行屯田,明军既要打仗也要种地,不再抢夺老百姓的粮食,获得了百姓真心拥护。再次,他还要求士兵加强军事训练,将领学习兵书战法,使这支队伍彻底脱胎换骨,跟原来无组织、无纪律的农民军有了本质的区别。
2、朱元璋的两个老对头功不可没。在明军北伐之前,先在南方经受到了他的两个老对头陈友谅和张士诚“冰与火”的考验与洗礼,使明军得到了彻底升华!
陈友谅当时是南方最大的一个割据势力,1363年,他率领60万大军,进攻朱元璋的重镇洪都,而明军硬是以几万人,坚守城池85天,没能让陈友谅前进一步。
紧接着,获得了喘息机会的朱元璋,亲自领兵20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明军在顶住了陈友谅的多次疯狂进攻之后,用火攻将其击败,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在消灭陈友谅以后,朱元璋又转而攻打张士诚。而张士诚以善于防守著称,当年曾以几万兵力让元朝百万大军无可奈何。
在攻打张士诚首府平江时,面对张士诚龟缩防守的态势,朱元璋用炮兵、骑兵、步兵协同作战的战法,经过8个月的苦战,终于拿下了平江,消灭了张士诚。
经过这两次锻炼,明军既能阻挡住了最锋利的“矛”,又刺穿了最坚固的“盾”,战力更是大大提升。
3、明军拥有不世出的军事统帅。在经历了消灭陈友谅、张士诚这两场艰苦考验之后,明军开始了如汉唐一般的北伐。
而如同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李靖、薛仁贵一样,明军也有属于他们的不世出的杰出军事统帅:徐达、常遇春、蓝玉等等一批杰出将领。
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名将,带领着早已是锤炼成钢的铁血明军,相继在华北、西北、漠南、漠北、辽东创造蒙古骑兵,并最终将“元朝”消灭。
网友评论